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 第99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已經2013年12月25日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自治區主席 陳 武
2014年1月14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管理,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科學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根據國務院《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指揮和協調機制,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設備、設施,保證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順利開展。
第三條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實施和指導管理。
發展和改革、財政、公安、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民政、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民航、飛行管制、通信等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人工影響天氣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按照有關人民政府批準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開展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屬于公益性事業,所需經費列入本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
在確保防災減災公益性服務的前提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可以根據用戶要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有償專項服務。
第五條 鼓勵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技術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在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云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作業水平和服務效益。
第六條 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由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實施。
第七條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地點,由設區的市氣象主管機構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地理條件、交通、通訊、人口密度等情況和縣級人民政府的意見,依照有關規定提出布局規劃,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會同飛行管制部門確定。
經確定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地點不得擅自變動,確需變動的,應當按照前款規定重新確定。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基地和作業點等基礎設施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按照標準組織建設專用燃爆器材庫、作業裝備專用庫房、值班室、休息室和作業發射平臺, 配備通信設施和安全防護設施, 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系統、天氣監測預警系統、通訊系統、信息處理和作業效果評估系統。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做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地點的場地選擇、標準化建設和場地維護等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協調飛行管制部門與氣象主管機構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空域直通申報與批復直達系統,提高作業的及時性。
第十條 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資格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高射炮、火箭發射裝置及人工增雨炮彈、火箭彈庫等基礎設施,并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
(三)具有接收作業指令和對作業天氣條件進行監測分析的業務技術系統與設備;
(四)有完善的作業空域申報制度、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作業設備的維護、運輸、儲存、保管等制度;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書面申請;
(二)單位機構代碼證或營業執照及復印件;
(三)作業指揮員、操作員基本信息;
(四)作業裝備的生產廠家、產品型號及合格證;
(五)有關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向所在地氣象主管機構提出申請,氣象主管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進行資格條件初審,并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審查。
申請人也可以直接向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提出申請。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資格條件的,向申請人發放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資格條件證明文件;對不符合資格條件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設區市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定期組織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考核。
利用高射炮、火箭發射裝置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人員名單,由所在地的氣象主管機構抄送當地公安機關備案。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工影響天氣指揮機構應當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年度工作方案和關鍵農事季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批準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要求,在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雹災多發區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重要區域、生態脆弱區域及易災地區生態保護與治理需要,在森林、濕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地區安排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應對大范圍森林火災火險、異常高溫、干旱災害、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水資源污染等事件的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相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第十七條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擴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應用領域,根據需要和可能組織開展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蓄水人工增雨、重大社會活動人工消云減雨、機場和高速公路人工消霧、旅游景區人工增雨等專項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適時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一)可能出現嚴重冰雹天氣;
(二)發生森林火災或者長期處于高森林火險時段;
(三)長時段高溫;
(四)已出現干旱,預計旱情將會加重;
(五)因水資源嚴重短缺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六)水庫蓄水、供水嚴重不足;
(七)出現突發性公共污染事件;
(八)其他需要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情形。
第十九條 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方可實施作業:
(一)適當的天氣條件和作業時機;
(二)飛行管制部門已經批準作業空域和作業時限;
(三)指揮系統健全,通訊系統暢通;
(四)指揮人員和操作人員到位;
(五)作業裝備和彈藥經過嚴格檢查,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
(六)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二十條 實施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時,有關機場和飛行管制部門應當根據批準的作業計劃,在空域調配、飛機起降、備降和地勤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二十一條 發生重大災害需要應急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和作業設施應當按照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的統一調度和指揮,參加搶險救災。
第二十二條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對作業的時段、方位、高度、工具、彈藥種類和用量、作業空域的批復和執行等情況如實規范記錄,并與其他相關資料一并及時歸檔保存。
第二十三條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和有關專家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逐級上報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工作的領導,組織氣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公安等有關部門制定人工影響天氣安全制度。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監督管理和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安全監管工作。
第二十五條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制定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作業,確保作業安全。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為作業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第二十六條 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制定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發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事故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報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啟動應急預案。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準備工作的監督檢查,并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監督檢查內容。
第二十八條 在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者引發有關權益糾紛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調查,并按照有關規定做好事故的處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 人工影響天氣專用裝備和彈藥的運輸、存儲、使用和維護,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武器裝備、爆炸物品管理的規定。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炮彈、火箭彈應當由當地人民政府協調軍隊、當地人民武裝部存儲管理。需要調運時,由氣象主管機構依照國家有關武器裝備、爆炸物品管理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指揮車輛和作業車輛的管理,按照自治區防災減災車輛管理規定執行。運輸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所需炮彈、火箭彈等危險品的車輛由公安部門發放警示標志,優先通行。
第三十一條 自治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專用裝備的年檢工作。年檢不合格的,應當立即進行檢修,經檢修仍達不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要求的,予以報廢。
第三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場地,不得擅自移動、侵占和損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和專用裝備,不得從事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產生不利影響的活動。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和專用裝備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的,有關部門在批準前應當征求當地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意見。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符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資格條件擅自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活動的,由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停止作業,可以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一)擅自購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專用裝備和彈藥;
(二)使用未經年檢、年檢不合格、已經超過有效期或者報廢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專用裝備;
(三)侵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場地,擅自移動、侵占和損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和專用裝備或者從事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產生不利影響的活動。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2017修正)
2017-09-01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任命的名單(2010年2月26日)
2010-02-26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1-21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
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