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福建省海域使用補償辦法》正式施行。這是全國第一部省級海域使用補償辦法。自此,福建省海域使用補償有了統一規范。
連日來,龍海市海洋與漁業局海域管理科的黃志聰忙著調查廈漳跨海大橋的海域收回面積究竟有多大。6月中旬前,他和同事們必須按照新出臺的《福建省海域使用補償辦法》,把九龍江口灣海域3個鄉鎮的補償事宜辦理妥當,確保工程順利開展。
今年5月1日施行的《福建省海域使用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具體規定了海域使用補償的適用范圍和調整對象、補償原則、補償方式、補償項目和標準、海域收回與補償的程序以及補償費用的支付等。這是我國第一部省級海域使用補償辦法。日前,省海洋與漁業局分管海域管理的副局長黃世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就新政策的關鍵點進行了解讀。
補償主體轉為政府
過去,政府部門在用海項目上只負責招商引資,為引進項目,有的地方政府還承諾“零海價”。但項目引進后,一旦涉及“收回海域”事宜,企業還要與漁民協商、談判,這不利于項目落地,影響了地方投資的環境。
為此,《辦法》規定,收回海域使用權之前,由原批準用海的政府與海域使用補償對象(原海域使用權人)訂立海域使用補償協議。收回海域使用權所支付的補償費用,由重新獲得海域使用權的單位或個人承擔。這就是“誰收回誰補償、誰使用誰承擔補償費用”的原則。
黃世峰表示,這項規定轉變了政府職能,明確了政府在海域補償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今后,海域收回的補償費由業主(用海企業)承擔,但補償主體則轉變為政府部門。這意味著,從協商到給付補償費的全過程,都應由政府部門負責,企業只需依法提交申請材料、繳納相關費用。在辦理海域收回與補償的工作中,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應盡快適應角色轉換,主動承擔服務職能,提高海域收回與補償工作效率。
6個月后不辦證不予補償
《辦法》規定的調整對象主要是兩類。一類是依法取得國家海域使用權證書的單位和個人,另一類是2002年1月1日《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以前至今仍在使用海域從事養殖生產,但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的單位和個人,其海域補償費只能按本辦法規定標準的80%予以補償。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滿6個月仍未申請辦理海域使用權證書的,不予補償。
黃世峰表示,這意味著《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之前至今仍未辦理海域使用權證的傳統漁民,不僅只能按標準的80%領取補償金,而且還應當在今年11月1日前辦理并取得證件,否則,今后在國家收回海域時就沒有資格領取補償。不過,他補充說,由于行政管理部門的行為,而無法取得海域使用權證的漁民,不在此列。因此,尚未辦理證件的漁民應抓緊時間,依法辦理海域使用證。
補償標準是最低標準
《辦法》明確規定,收回海域使用權,應當支付海域補償費、種苗和海域附著物補償費。其中,海域補償費等于海域補償標準基數乘以海域等級系數。種苗補償費包括苗種成本和未成品前的合理價值。海域附著物補償費按照其重置價格并結合成新(即折舊費)予以補償。
同時,《辦法》還具體規定了筏式養殖、海上網箱養殖等6種用海類型從每畝6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補償標準基數,并確定了全省33個沿海縣、市、區共6個海域等級系數。具體種苗和海域附著物補償費可以協商確定,也可以委托有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對此,黃世峰解釋說,《辦法》所確定的這些標準是最低標準,各地給付補償金時不能低于這個標準。經濟實力較強的地方可以高于這個標準,最大限度滿足海域使用補償對象(原海域使用權人)的生活生產需要。
#p#分頁標題#e#
此外,黃世峰指出,土地除了國家所有外,還有集體所有,而海域只有國家所有一種形式,因此海域補償費沒有涉及安置費問題。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給予漁民更多的社會福利等保障。也可以根據《辦法》規定,采取置換海域使用權或者折價入股的方式,以解決漁民的長期生活出路問題。
不得截留漁民補償金
過去,由于沒有法定程序,漁民的補償費沒有足額到位,引發了一些上訪事件。《辦法》的一個亮點是,規定了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即海域使用補償費應當按時、足額支付到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海域使用補償費。否則,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將受到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對收回海域使用行為和補償金額有異議,原海域使用權人可以向收回海域使用權的上級地方政府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
因此,今后被收回海域的漁民若未能足額領到補償費的,或遇到政府部門不作為,可通過行政手段或司法訴訟等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黃世峰表示,這既是陽光用海、和諧用海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廣大用海者合法權益最有力、最堅強的保障和維護。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3-10-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延長本屆人民公社、鎮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的決議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訂)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
2013-12-30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近期兩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的通報
2010-10-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67號)全文
2009-11-25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