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記者節前,新聞出版總署就保障新聞采編人員合法采訪權利發出通知,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新聞采編人員合法的新聞采訪活動”。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明確強調,要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黃鐘大呂,聲猶在耳,河南省伊川縣就發生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采訪遭遇阻撓、采訪器材被搶、記者被毆致傷事件。(11月18日《中國青年報》)
??? 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媒體和記者存在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們共同努力,起到了監督政府職能部門、監督社會各主體行為的重要作用。媒體被喻為是“政府的喉舌、社會的眼睛”,而記者做為媒體的主要成員,有著依法采訪報道,依法對不法現象進行曝光和監督的權力,當事人也有著配合記者調查的義務。
??? 事實上,因為利益和名譽的驅使,很多當事人,特別是負有主要責任的人當事不理解,認為記者報道了事實真相,就對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前途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他們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庇護下,千方百計的躲記者,躲不過就罵娘,罵不走就動手。頻繁發生的記者被打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證。
??? 期望被采訪的當事人能夠有足夠長遠的眼光和責任心,保持理智積極配合記者調查,然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在以最大化經濟利潤為企業追求目標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在現階段政府工作人員政績考核制度下,無疑是幼稚的,也不現實的。
??? 而縱觀現行的法律法規,均沒有對采訪權的明文規定。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受到傷害,只能視情況不同在《治安處條例》《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中尋求幫助,被打嚴重的才能以《刑法》來要求打人者承擔刑事責任。
??? 基于此,筆者認為,頻發的記者被打事件,留給我們血淋淋的警示是:在社會還沒有進步到每一個人都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質的時候,在一些人還偏執地認為“拳頭就是真理”的情況下,在地方保護主義還不能完全消除的現實制度里,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制定保障媒體輿論監督權和記者人身安全的法律和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的決定
2008-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失效]
1978-03-04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13年修訂)
2013-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