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日從廣東省民政廳了解到,省政府于近日印發了《廣東省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規定》下發到各地政府部門和機構,《規定》對民政、公安、財政、衛生等部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分工,并規定了不予提供救助的4種具體情形和終止救助的3種情形。《規定》自1月30日起施行。
五大部門職責明確
救助經費財政撥付《規定》明確要求,各級公安、城管、財政、衛生、交通(運輸)等部門的職責范圍都有了明確規定。《規定》要求,對在救助工作中互相推諉或失職、瀆職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政紀責任。
公安、城管(含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城管隊伍)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發現和遇到需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告知其到救助站求助,并應耐心指明救助站所在位置,對其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傳染病人直接護送到醫院治療;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其他人員主動求助且符合救助范圍的,應幫助和護送到救助站。
財政部門負責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經費的落實。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本地區開展救助管理工作的情況,將救助管理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確保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未設立救助站的縣級以上城市,同級財政部門也要安排臨時救助經費。
衛生部門負責流浪乞討人員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傳染病人的救治,同級民政部門或救助站要予以協助。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東莞、中山市以鎮為單位)要指定醫院,對流浪乞討人員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傳染病人進行治療,待病情基本穩定后確實需要且符合救助條件的,由醫療單位再告知或護送其到救助站求助。治療費用由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向同級財政部門核撥。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為流浪乞討人員返回住所地或者所在單位提供交通便利。對民政部門及救助站在提供乘車憑證或購買車、船票(憑救助站或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的證明)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四種情形不予救助、三種情形終止救助
《規定》還明確了不予提供救助的4種情形和終止救助的3種情形。
不予救助的4種情形是:1.雖有流浪乞討行為,但不具備第二條規定情形;2.拒不如實提供個人情況的(因年老、年幼、殘疾等原因無法提供的除外);3.進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傳染病;4.求助人身上有明顯傷痕,但本人拒絕說明情況。
終止救助的3種情形是:1.受助人員故意提供虛假個人情況騙取救助;2.受助人員不事先告知救助站而擅自離站;3.受助人員救助期滿,無正當理由不愿離站。
根據《規定》第十四條,救助站應當根據受助人員的具體情況確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10天,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報主管民政部門批準。受助人員自愿放棄救助離開救助站的,應該事先告知,救助站應及時為其辦理離站登記手續。
受助人員要建檔案、救助失職要受處分
《規定》要求民政部門及救助站應將受助人員入站、離站、獲得救助等情況建立檔案并妥善保管,檔案保管期限為兩年,傷亡受助人員的檔案保管期限為五年。
《規定》還要求,救助工作應接受社會的監督。救助站應在門口明顯位置設立投訴箱和主管民政部門的投訴電話,對投訴人的申訴、控告和投訴,民政部門及救助站應認真調查并妥善處理。#p#分頁標題#e#
《規定》指出,主管民政部門不及時受理救助對象舉報,不及時責令救助站履行職責,或者對應當安置的受助人員不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予以安置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規定》指出,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救助站、主管民政部門或同級人民政府監察部門視情節輕重對有關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及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向受助人員、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收取費用;組織受助人員從事生產勞動;2、拘禁或者變相拘禁受助人員;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或者唆使他人打罵、體罰、虐待受助人員;敲詐、勒索、侵吞受助人員財物;克扣受助人員生活供應品;扣壓受助人員證件、申訴控告材料;任用受助人員擔任管理工作;使用受助人員為工作人員干私活;調戲婦女;3、救助站工作人員因擅自離崗、瀆職導致受助人員失蹤或者傷亡的。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三號
2009-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2001)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08-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30條第31條的決定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0-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組成的補充規定
2002-06-29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水利事業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
2008-09-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廢止食品質量免檢制度的通知
2008-09-18民用建筑節能條例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