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訴訟參加人
???????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4節(jié)
標題:原告資格
法條內容: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已經(jīng)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釋義 :本條是對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原告是指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本法主要指依照本法的第二條,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必須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原告必須和具體行政行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和自己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時,不能作為原告。二、必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雖然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沒有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仍然不能稱為原告。在規(guī)定原告資格的問題時,有一個特殊情況,即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尚未提起訴訟就已經(jīng)死亡的怎么辦?本條明確規(guī)定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已經(jīng)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這里“近親屬”一詞的范圍,本法未作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對此,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司法實踐作出司法解釋。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已經(jīng)死亡,其近親屬提起訴訟時的訴訟地位等同于原告。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5節(jié)
標題:被告資格
法條內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告。經(jīng)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釋義 :本條是對被告資格的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中,被告是指經(jīng)原告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并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機關。一、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外,必須實施了經(jīng)原告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實施某種具體行政行為或者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和原告認為被侵犯的合法權益沒有因果關系的,不能作被告。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被告地位的確定是因人民法院通知應訴,被告才享有在訴訟中的權利和承擔訴訟中的義務。由于行政管理主體和行政管理活動的復雜性,本條分別情形,對誰是被告作出五種規(guī)定: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告。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指未經(jīng)復議直接起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被告是作出經(jīng)原告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第二,經(jīng)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提起訴訟前先經(jīng)復議的,根據(jù)復議機關的不同決定,被告一為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一為復議機關。第三,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在一般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是由某個行政機關作出的。有時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當原告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對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就涉及共同作出這一行為的機關,本案對共同作出這一行為的機關都有利害關系。因此,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應當作為共同被告。第四,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有時,非行政機關的組織也實施某種具體行政行為。當非行政機關的組織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誰是被告的問題區(qū)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被授權機關不是行政機關,它是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才有權進行行政處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機關的行政處罰不服,依照本條規(guī)定被告是被授權機關。另一種情況是由行政機關委托的,被處罰人如果對處罰不服,依照本條規(guī)定被告不是具體實施處罰的單位,而是委托的行政機關。第五,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適用本款發(fā)生在兩種場合,一種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后,在原告尚未提起訴訟時,該行政機關被撤銷;一種是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尚未作出裁判時,該行政機關被撤銷。#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6節(jié)
標題:共同訴訟
法條內容: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釋義 :本條是對共同訴訟的規(guī)定。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的訴訟。原告為二人以上的,稱共同原告,被告為二人以上的,稱共同被告,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又可以總稱為共同訴訟人。依照本條規(guī)定,共同訴訟發(fā)生在兩種場合。一是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一是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并且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共同訴訟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這里同一的含義是同一個,即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對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發(fā)生爭議。共同訴訟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并且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有著共同的權利義務,因此,人民法院必須合并審理。由于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具有共同的權利義務,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得到其他人的承認,對其他人也發(fā)生效力。共同訴訟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這里同樣的含義是指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性質相同或者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和理由相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訴訟,并不必然導致共同訴訟。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的訴訟,必須是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才產(chǎn)生共同訴訟。如果人民法院認為不能合并審理,那么,訴訟主體不發(fā)生合并,就不是共同訴訟。共同訴訟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共同原告或者共同被告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各自獨立的,因此,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無需得到其他人的承認,對其他人也不發(fā)生效力。如果共同訴訟人數(shù)眾多,人民法院也可以要求共同訴論人推選代表,進行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7節(jié)
標題:第三人參加訴訟
法條內容: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釋義 :本條是對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guī)定。第三人是指對訴訟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參加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三人的基本特征,一是對訴訟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這里“有利害關系”,應當理解為有獨立的利害關系,如果不是獨立的利害關系,那么就不是第三人,而是必要的共同訴訟人。有獨立的利害關系,也區(qū)別于參加到訴訟中來的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對訴訟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利害關系,他們是為了協(xié)助人民法院和當事人查明案件事實才參加訴訟的。對訴訟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獨立的利害關系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另一種情況是有間接的利害關系。第三人的另一基本特征,是參加到他人之間業(yè)已開始,尚未終結的訴訟中去。如果他人之間的訴訟尚未開始、不發(fā)生第三人參加訴訟,如果他人之間的訴訟已經(jīng)終結,也不存在第三人參加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方式,一是自己申請,經(jīng)人民法院同意,一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8節(jié)
標題:法定代理
法條內容: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釋義 :本條是對法定代理的規(guī)定。代理是在代理權限內,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活動,活動結果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種法律行為。訴訟代理就是代為他人從事訴訟活動。根據(jù)代理產(chǎn)生的不同原因,代理分為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直接產(chǎn)生的代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四條的規(guī)定。在訴訟代理中,法定代理是為無訴訟行為能力的人設定的。無訴訟行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不能親自進行訴訟活動,主張自己的訴訟權利,請求人民法院保護。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替無訴訟行為能力的人代為訴訟,以行使其訴訟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有的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止一人,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當二個以上的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時,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p#分頁標題#e#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29節(jié)
標題:委托代理
法條內容: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釋義 :本條是對委托代理的規(guī)定。委托代理是因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而產(chǎn)生的代理。在訴訟代理中,那些有訴訟行為能力的人,由于法律知識、身體健康、不在一地、時間、精力等原因,也需要請人代為訴訟。因此,本條規(guī)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受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代為訴訟的人是委托代理人。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包括:第一,律師。律師是國家在法律工作者,律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接受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律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在委托權限內,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社會團體。社會團體如工會、青年團、婦聯(lián)等有義務維護其成員的利益,代為訴訟是它們對其成員提供幫助的一個方面,而且,社會團體以其團體的名義代其成員進行訴訟,也能消除有的當事人不敢告行政機關的顧慮,促使行政糾紛得到正確、及時地解決。第三,公民的近親屬。這里指的公民即訴訟中的原告。公民的近親屬如夫妻、子女、兄弟姐妹等,彼此熟悉,關系密切,對案情較為了解,相互之間較為信任,因此,公民委托其近親屬代為訴訟是常見現(xiàn)象。第四,公民所在單位推薦的人。單位是公民工作的主要場所,公民和單位之間往往有著親密關系。當公民在訴訟上發(fā)生困難時,常常希望得到單位的幫助,作為單位來說,也有責任為本單位的職工提供各方面的服務。第五,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除以上四種公民和組織外,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接受委托代為訴訟。依照本條規(guī)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的人數(shù)是一至二人。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他人代為訴訟,應當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是受托人取得訴訟代理資格的憑證。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授權委托書一般只證明代理人有權代為訴訟行為,如果代理人處分被代理人的某種實體權利,一般需有被代理人的特別授權。
行政訴訟法第4章第30節(jié)
標題:訴訟代理人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法條內容: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guī)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也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jù)。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密。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是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釋義 :本條是對訴訟代理人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guī)定。本條對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義務分別作出規(guī)定。律師的權利是,第一,依照規(guī)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本案有關材料包括起訴狀、答辯狀、訴訟證據(jù)、庭審記錄等等。第二,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jù)。律師的義務是在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和調查、收集證據(jù)過程中,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密;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是可以查閱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材料以外的本案庭審材料。本案庭審材料比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窄,指在庭審過程中的庭審記錄以及出示的證據(jù)等。訴訟代理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享有哪些權利,應當承擔哪些義務,一般在授權委托書中規(guī)定。訴訟代理人在授權范圍內的權利義務類似于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朱星律師2009年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學士,中級經(jīng)濟師、中級審計師,中國法學會會員,2009.07至2010.04:六盤水市廣播電視大學從事國際經(jīng)濟法等課程教學工作;2010.04至2013.04在盤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從事授信審查、信貸主管、法律審查、風險管理等工作;2013.04至2018.05在貴州銀行從事法律、風控、內審、消保工作;2018.05至今任貴州八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專職律師,主攻知識產(chǎn)權、不動產(chǎn)、文化娛樂、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財稅、建筑工程等行業(yè)(領域)法律實務,2015起組隊研究新四板、新三版法律實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安全法(2018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xié)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臨時性區(qū)域組織的決定
1997-02-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lián)邦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3-12-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執(zhí)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法[已修定]
1979-07-0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議案和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88-03-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關于大力發(fā)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jīng)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票據(jù)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發(fā)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xiāng)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chǎn)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5-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guī)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