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條 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后,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本法施行前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或者經依法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規定
食品檢驗是指食品檢驗機構根據有關國家標準,對食品原料、輔助材料、成本的質量和安全性進行的檢驗,包括對食品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外觀特性以及外包裝、內包裝、標志等進行的檢驗。食品檢驗的方法主要有感官檢驗法和理化檢驗法。建立食品檢驗機構,開展食品原料、生產和市場流通等環節檢驗工作,是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輔助手段,也是世界通行做法。本條中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食品檢驗機構為什么要有資質認定
食品檢驗是保證食品安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為了保證食品源頭的安全,本法要求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時,必須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這些文件必須是建立在檢驗合格基礎上的。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必須依據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檢驗。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本法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出具檢驗合格證。另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是建立在食品檢驗基礎上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時,必須立即組織食品檢驗,做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既然食品檢驗工作是那么重要,技術性又那么高,就需要通過制度來保證食品檢驗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客觀性。一是國家制定統一、嚴格的檢驗規范,對食品檢驗工作的具體開展提出要求;二是從從事食品檢驗機構的資格入手,設立準入門檻,保證檢驗機構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人員配備、場所進行食品檢驗工作。應該說,在我國目前食品安全形勢較為嚴峻,食品檢驗機構良莠不齊,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的背景下,對食品檢驗機構進行資質認定是十分必要的。
2、食品檢驗機構由誰來認定資質
食品檢驗與食品監管關系非常密切,有效的食品監管工作往往依賴于食品檢驗的結果。為了增強食品檢驗機構檢驗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應當對食品檢驗機構設定資質要求。根據本條規定,除了可以按照認證認可規定取得資質外,還可以依照其他法律的規定取得資質。目前我國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取得有以下幾種:
第一,按照認證認可條例規定取得的認可。認證認可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檢查機構、實驗室,應當具備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基本條件和能力,并依法經認定后,方可從事相應活動,認定結果由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第三十八條規定: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可以通過認可機構的認可,以保證其認證、檢查、檢測能力持續、穩定地符合認可條件。第四十四條規定:認可機構應當在公布的時間內,按照國家標準和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完成對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的評審,作出是否給予認可的決定。因此,食品檢驗機構取得資質的途徑之一是取得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認可機構的資質認可。目前國家認監委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對現有的認可機構進行調整,建立集中統一的國家認可機構,履行國家認可職責,檢驗機構實施統一的資質認定。
第二,按照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考核合格取得資質。產品質量法第十九條規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擔產品質量檢驗工作。因此,食品檢驗機構取得資質的另一途徑是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實踐中,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授權商務、糧食、科技等部門對有關食品檢驗機構進行考核,賦予資質。另外,根據標準化法第十九條的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檢驗機構,對產品是否符合標準進行檢驗。
第三,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考核合格取得資質。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機構,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因此,食品檢驗機構取得資質的另一途徑是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
3、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
食品衛生法賦予了衛生行政部門有權認定食品衛生檢驗單位的資質。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確定具備條件的單位作為食品衛生檢驗單位,進行食品衛生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隨著本法施行,食品衛生法的廢止,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行使認定食品檢驗機構資質的職權。同時,隨著本法的施行,衛生行政部門行使統一制定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職權。目前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由有關資質認定部門自己制定,因此,各食品檢驗機構水平參差不齊,不利于保證食品安全。統一資質認定條件有利于規范食品檢驗機構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條件,提高食品檢驗機構的整體水平,也有利于防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食品檢驗機構的設立監管不嚴,形成良性的行政制約機制。資質認定條件主要包括對機構設置、組織管理、質量體系、人員、儀器設備、環境設施、檢測工作等方面的要求。檢驗規范是食品檢驗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保障,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屬于食品安全標準,通過對檢驗儀器設備、檢驗操作、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等規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檢驗質量,保證檢驗結果的科學和客觀。
4、本法施行前依法設立或者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
我國食品檢驗機構主要分布在衛生、農業、質檢、商務、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和糧食、輕工、商業等行業。同時,大、中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也建立了具備一定條件的檢測實驗室;在部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還有中外合資、合作的食品檢測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在食品產地、集散地和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各有關方面集資建立了食品檢驗檢測站,配備了流動檢測車、快速檢測儀等。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批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初步形成了“國家級檢驗機構為龍頭,省級和部門食品檢驗機構為主體,市、縣級食品檢驗機構為補充”的食品安全檢驗體系,能基本滿足對食品產地環境、生產投入品、生產加工、儲藏、流通、消費全過程實施質量安全檢測的需要。由于本法對食品檢驗資質認定的主管機構有所調整,又是食品安全領域中的新法,因此,對本法施行前依法設立或者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是否可以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必須做出明確規定。考慮到現有食品檢驗機構都是依法設立或者認定的,且都具有相應的檢驗能力,同時法不溯及既往是法律基本原則,最主要的為了防止和杜絕食品檢驗機構重復建設,避免資源浪費,本法明確規定已經依法設立或者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可以繼續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有三點需要明確:第一,本法施行后設立食品檢驗機構,必須依照本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批準設立或者經認證認可機構認定;第二,本法施行前依法設立或者經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從事檢驗活動,必須依照本法規定的檢驗規范和要求進行;第三,本法施行前依法設立或者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檢驗能力和水平不足的,應當盡量加以提高,以滿足日益發展的食品檢驗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8-12-29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
2013-09-26集郵市場管理辦法(2013修正)
2013-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進一步深化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7-08-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3-10-17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1970-01-01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規程(試行)
2013-08-2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11-19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
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