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律師協會
第四十三條 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
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協會的性質和設置的規定。
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這就明確了律師協會的性質,它既不是國家機關,也不是事業單位,而是一種行業性的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1986年7月,隨著律師事業的發展和律師隊伍的壯大,經黨中央同意,第一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宣告成立,廣大律師開始有了全國性的行業組織。律師協會的建立和發展,是發揚民主、健全法制的產物,是我國律師事業改革與發展的產物。1993年國務院批準司法部關于深化律師工作改革的方案之后,律師隊伍迅速發展,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律師隊伍發展更加迅速。在這種形勢下,經司法部批準,不少大、中城市紛紛設立了律師協會。《律師法》總結了律師協會建設的經驗,不僅明確規定了律師協會的性質,而且對律師協會的設置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
律師協會是律師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行政部門是律師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門,律師協會則是律師的行業自律性管理組織。我國律師管理體制改革的現階段目標是建立司法行政部門的行政管理與律師協會的行業管理適當結合的體制,長遠目標是逐步過渡到在司法行政部門宏觀管理下的律師協會行業管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律師協會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管理工作,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律師協會三級架構的建設已經卓有成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建立起本地區的律師協會,地市級的律師協會已經達到200多家。就全國律協來講,共有理事159名,律師代表380名,另外還有35名常務理事,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常務理事會每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在協會的架構下還有專業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各地方律師協會的架構都基本類似。除個別省(區)律師協會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完成了由執業律師擔任律師協會會長的改革。司法行政部門的行政管理與律師協會的行業管理相結合這一管理體制符合我國國情,是我國律師事業健康發展的一種可靠的組織保證。
把握本條規定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律師協會是依法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是根據法律、法規、規章授權,履行特殊職能的行業協會,實行法定會員制,并履行著法定的管理職責。
2.律師協會是律師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自律性組織。一方面,它要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當律師在執業中受到非法干預時,律師協會應當出面協調,向有關方面提出意見;另一方面,它擔負著對律師的管理、教育和監督職能,律師執業要納入規范合法和有序的軌道,律師協會對此負有相應的重要職責,如制定行業規范、定期組織培訓教育、對違反行業規范的律師給予必要的懲戒,等等。
第四十四條 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地方律師協會章程由地方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地方律師協會章程不得與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相抵觸。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
律師協會章程是規定律師協會內部事務的由律師協會全體成員和全體會員共同遵守的一種行業綱領性文件。律師協會章程的內容包括律師協會的性質、任務、機構、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等。1986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在宣告成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同時,通過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章程》,1991年、1995年和1999年召開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又分別對該章程作出了修改。第四次全國律師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章程》共九章四十五條,包括總則、會員、律師協會職責、律師代表大會、理事會與常務理事會、執行機構與專門委員會、業務委員會、獎勵與處分、經費和附則等內容。我國《律師法》未對律師協會的具體組成做出詳細規定,這就需要由律師協會的章程來具體規定。#p#分頁標題#e#
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地方律師協會以及設區的市設立的地方律師協會的章程由本地區的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地方律師協會章程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但基本精神應當與全國律師協會章程保持一致,不應存在矛盾和沖突,因為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代表著全國律師和各地律師協會的共同意志。
此外,《律師法》還要求律師協會將其章程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備案制度有利于司法行政部門了解律師協會章程的制定情況,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
第四十五條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加入地方律師協會的律師、律師事務所,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
律師協會會員享有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權利,履行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協會會員的規定。
本條明確規定了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都是律師協會的會員。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加入律師協會的方式以及律師協會會員的組成是由律師協會的性質決定的。根據《律師法》的規定,我國的律師協會雖然是社會團體,但在律師管理的組織體系中負有重要職責。因此,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否加入律師協會,不取決于其主觀意愿,而是根據法律規定必須加入。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只要依法取得我國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就必須加入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律師協會,成為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律師協會的會員,同時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對于那些只取得了律師資格而并未申領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則不受本條規定的限制。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協會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由律師協會的章程具體規定,律師在享受章程賦予的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章程規定的義務。具體來說,凡依照《律師法》規定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律師,均為律師協會的個人會員;律師事務所為律師協會的團體會員;下一級律師協會為上一級律師協會的團體會員。其中,律師作為個人會員的權利主要包括:
(1)在律師協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
(2)向律師協會提出維護律師執業合法權益的要求;
(3)參加律師協會組織的學習、培訓;
(4)參加研究和經驗交流活動;
(5)享受律師協會舉辦的福利;
(6)使用律師協會的圖書、資料等;
(7)通過律師協會向有關部門提出立法和執法的意見和建議;
(8)對律師協會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
律師會員應當遵守的義務主要包括:
(1)遵守憲法和法律;
(2)遵守律師協會章程,執行律師協會決議;
(3)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遵守律師行業規范和準則;
(4)接受律師協會的指導、監督,履行培訓義務,完成律師協會委托的工作;
(5)按照律師協會的規定交納會費;
(6)履行律師協會規定的法律援助義務;
(7)自覺維護律師職業榮譽,維護會員間的團結。
此外,《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章程》還規定,個人會員應當到所在地的律師協會辦理會員登記手續。會員轉所到異地執業,必須到新執業地律師協會辦理轉移會員關系手續,提交原所在律師協會出具的會員關系轉移證明并填寫會員登記表。
第四十六條 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二)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三)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四)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五)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p#分頁標題#e#
(七)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相抵觸。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協會職責的規定。
新修訂的《律師法》賦予了律師協會更多的行業管理職能。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律師協會作為律師的行業自律性組織,應當將維護律師合法權益,保障律師依法執業作為首要職責。當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律師協會應當積極為律師提供幫助,與有關部門協調,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為律師執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律師協會要組織律師開展業務交流等活動,以達到交流經驗,分享信息,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組織中國律師與國外律師界進行交流,有助于增強中外律師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提高我國律師的素質,擴大我國律師業的國際影響。
三、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制定律師協會行業規范是促進行業管理規范化、有序化,實現律師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性管理的基本條件和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性規范在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上的優勢顯而易見。律師協會根植于律師之中,對律師的執業活動、執業規律有深切認識和把握,由其制定的行業自律性規范自然更能體現律師的要求和愿望,更能貼切地反映律師執業活動的規律。因此,將行規制定權賦予行業協會,對于律師行業的發展具有歷史性的重要意義。
四、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組織律師培訓是提高律師素質的重要手段,律師協會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要通過組織經常性的律師業務培訓,達到更新、充實律師業務知識,提高律師素質的目的。要對律師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使律師牢固樹立誠信意識、法紀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規定對律師執業活動進行考核,實質上是強化行業協會對律師執業活動的監督。律師協會可以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情況下,確定具體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對于不符合律師協會制定的考核標準的律師,律師協會可以給予訓誡、通報批評、公開譴責、責令培訓、取消會員資格等行業懲戒。對于在考核中發現有違法行為的律師,律師協會可以建議相關部門依法給予相應的處罰。
五、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律師協會對實習人員負有組織集中培訓,監督管理實習活動以及進行考核和品行審查的職責。律師協會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實習人員進行監督管理。
實習人員在實習期滿后,須由律師協會進行實習情況考核評定和品行審查。所謂考核評定,是指律師協會根據實習人員在實習期間的表現以及通過現場答辯等考核形式,對實習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作出評價和鑒定。所謂品行審查,是指律師協會根據實習人員在實習期間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行業規范以及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對實習人員的品行情況作出審查和鑒定。律師協會最終出具的實習人員業務素質和品行合格意見書是實習人員向司法行政部門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的必要材料之一。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律師協會一方面要完善、健全律師懲戒機構,對違法違紀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要充分發揮懲戒機構的作用,發現一個懲處一個,以純潔、規范律師隊伍。同時,對優秀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也要大力宣傳、表彰,樹立模范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以激勵廣大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依法勤勉執業,規范發展。律師協會應當制定并不斷完善有關行業規范,具體落實《律師法》的相關規定,明確律師協會的懲戒范圍和獎勵方式、方法,促進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管理走上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p#分頁標題#e#
七、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律師協會作為律師的行業自律性管理組織,其責任之一是實施對違反行業規范的律師的行業懲戒。作為了解律師違法違紀行為的一種方式和渠道,律師協會有責任受理針對律師違法違紀行為的投訴或者舉報,并進行調查核實。經調查核實,對于確有違反行業規范行為的律師,律師協會應當給予相應的行業懲戒。對于有違法行為的律師、律師協會應當建議相關部門給予相應的處罰。同時,在律師執業過程中,律師與律師之間、律師與律師事務所之間、律師與當事人之間難免發生糾紛。妥善處理糾紛,防止矛盾激化,維護律師依法執業的正常秩序,是律師協會擔負的重要職責。律師協會的調解機制是一種選擇性的糾紛解決機制,是在律師自愿的前提下,由律師協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應當認真履行律師協會就律師執業糾紛達成的調解協議。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此項內容為兜底性規定,以彌補前面列舉的七項職責可能存在的缺漏。關于此項規定,新修訂的《律師法》在原《律師法》相應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的內容,以使律師協會職責的來源和依據更加充實、全面。根據上述兜底性規定,律師協會不但應當履行以上七項職責,還應當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如《法律援助條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該條款賦予了律師協會協助實施法律援助工作的職責。司法部發布的《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委托律師協會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接受委托的律師協會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查明事實,收集證據,并對司法行政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提出建議。”該規章賦予了律師協會根據委托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以及提出行政處罰建議的職責,等等。另外,本項規定也為今后隨著形勢的變化和律師業的發展而通過不同形式賦予律師協會新的職責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關于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相抵觸的規定。此款是對律師協會制定相關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的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賦予了律師協會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的職責,但該職責必須依法適當行使。具體講,律師協會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強制性條款或者超越所被授予的權限。律師協會應當根據律師行業實際情況和行業管理規律,針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活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制定指導、規范律師、律師事務所執業行為的規則,使行業管理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一號
2013-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國家技術委員會和科學規劃委員會合并為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2)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