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完善律師制度,規范律師執業行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作用,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律師法》是1996年5月1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自1997年1月1日施行以來,對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13萬多人,律師事務所1.3萬多個,2006年辦理訴訟案件180多萬件,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15萬多件,開展義務法律咨詢520多萬件,律師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律師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為了適應新時期我國律師工作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律師制度,充分發揮律師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作用,有必要對律師法進行修訂。
司法部在認真總結律師法實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起草了律師法修訂草案,2005年6月報請國務院審議,200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國務院法制辦在司法部提交草案基礎上進行修改的修訂草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常委會經過三次審議,于2007年10月28日通過并頒布。
制定律師法的立法目的明確地寫在了第一條,即完善律師制度,規范律師執業行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作用。
一、完善律師制度
我國的律師制度是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所確定的一系列改革開放、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以及健全人民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方針、政策的指導下逐步恢復起來的。1979年7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并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七部法律中,系統地規定了被告享有辯護權及律師參加刑事辯護的基本原則。同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堅決保證刑法、刑事訴訟法切實實施的指示》的文件,司法部開始恢復籌建并著手重建律師制度工作。1980年3月,鄧小平同志指出:“律師隊伍需要擴大,不搞這個法制不行。”“中國要有十幾萬律師”。在黨中央的指示和領導下,恢復和重建律師制度的工作迅速發展。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對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的性質,律師的任務、職責,律師資格的取得,律師的業務范圍,律師的權利、義務,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工作的管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性質和地位等內容做了規定。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律師制度的第一部法律,它的頒布實施對于我國律師制度的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四大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民主法制的日益健全,律師事業不斷發展,律師制度的改革也逐步深入,為了使律師制度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以及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需要,司法部在執行《律師暫行條例》的同時,總結我國律師工作的實踐,借鑒國外律師制度的先進經驗,對我國的律師制度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主要包括:改革我國律師資格的授予制度,實行律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制度;改變了律師事務所完全由國家核撥編制、核發經費設立的體制,開始設立合作制、合伙制律師事務所的試點工作;改革律師事務所的經費管理辦法,根據律師機構的收支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經費管理辦法;改革律師管理體制,建立司法行政機關宏觀指導下的律師協會行業管理體制;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在華設立辦事處;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和評查,建立了律師懲戒制度等。在這一系列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司法部于1989年3月開始著手起草《律師法》,1995年9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1996年審議通過。從律師制度的恢復、建立、改革和完善過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律師制度的發展歷程,看到了律師隊伍的日益擴大,律師素質的逐步提高,但是完善律師制度仍然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是制定和修改律師法的立法宗旨之一。#p#分頁標題#e#
這次修改《律師法》,在完善律師制度方面主要體現在對律師執業許可、律師執業的組織形式、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律師在訴訟中的權利保障、律師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等方面。
二、規范律師執業行為
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目的在于打造一個健康、高素質的律師隊伍,這是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積極作用的基礎性保障。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主要體現在,對律師執業作出一些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的規定,明確律師的行為準則。應當說,《律師法》通篇都體現了規范律師執業行為的內容,尤其是第四章律師的業務和權利義務及第六章法律責任更是集中體現了規范的內容。新修訂的《律師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例如,律師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不得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權益;不得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后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等。
三、保障律師依法執業
保障律師依法執業是律師執業的基本,律師執業得不到保障,律師制度就會從根本上動搖,因此,保障律師執業是制定律師法最基本的目的。保障律師執業主要體現在:明確地規定律師的執業條件,這是律師依法執業的前提和基礎;保證律師在執業中的權利,這是律師依法執業的切實保障,只有其享有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才能夠依法行使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才能夠使律師安心執業;合理取得執業報酬也是保障律師執業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律師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律師是從事法律的工作者,很多律師不僅具備法律知識,還具有經濟、科技、金融、證券、信息技術、外語等多方面的知識,是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律師隊伍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一支舉足輕重的生力軍。律師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宣傳法律,參與法律的制定等,近幾年來,律師參政、議政的人數越來越多,律師參與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公民的生活越發普遍和經常。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充分發揮律師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作用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律師法》的重要目的。
第二條 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釋義】 本條對《律師法》的調整范圍和律師的職責做了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對本法調整范圍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本法所調整的律師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獲取律師執業證書是從事律師職業的必備條件。對于未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法律從業人員,原則上不受本法調整。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根據本法的規定,申請律師執業證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3)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4)品行良好。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受過刑事處罰的(但過失犯罪的除外)人員、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能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申請律師執業應當依照以下程序進行:(1)依照本法規定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材料、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和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2)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3)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做出是否準予執業的決定。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p#分頁標題#e#
這里需要區分兩個概念:取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和取得律師執業證書。這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聯系主要體現在,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原則上應當需要取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區別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根據本法第五條的規定,取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只是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條件之一,除此之外,申請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還應當滿足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等條件。取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后未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這類人員雖有律師資格但還不能稱為律師。二是根據本法第八條的規定,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同意,申請人可以不具有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證書就可以獲得律師執業證書。
(二)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是本法所調整律師的一個重要特征。與1996年通過的《律師法》相比,本次修正案對第二條作了修改。1996年《律師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在律師法修改過程中,有的提出,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很多,除了律師外,還有法官、檢察官等。1996年《律師法》第二條的規定不明確,范圍太寬,沒有突出律師與其他法律工作者的區別,建議修改。為突出律師的特征,本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本法所稱的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該規定強調了本法調整的律師必須是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這樣就可以基本上將本法調整的律師與其他法律工作者區別開,使本法的調整范圍更為清晰、明確。
本條第二款對律師的職責做了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律師應當履行三方面的職責:
(一)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是律師的重要職責,也是律師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律師在接受當事人委托或者法院指定后,無論是從事法律顧問工作還是從事訴訟辯護或者代理,都應當盡職盡責,為當事人提供較好的法律服務,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應當為委托人就有關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查法律文件,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辦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務,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律師代理訴訟法律事務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應當在受委托的權限內,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是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二)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法律正確實施既是本法的立法目的,也是律師的重要職責。律師既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也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這是社會主義社會律師行業與資本主義社會律師行業的重要區別。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不能片面強調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歪曲事實、曲解法律。有的律師認為,我拿的是當事人的錢,是當事人養活我,我只為當事人服務,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是法院、檢察院的事。這種認識完全錯誤,與本法的立法目的不相符合。為使律師在執業中維護法律正確實施,針對律師執業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本法明確規定了禁止律師從事的行為,如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煽動、教唆當事人采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等。從事這些行為的,由相應的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p#分頁標題#e#
(三)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是制定法律的目的,也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實現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這個目標需要所有法律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奮斗。律師作為法律執業人員,在執業活動中,也應當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作為自己的職責。律師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是通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實現的。
與1996年《律師法》相比,本條第二款對律師職責“三維護”的規定是新內容。這樣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律師的職責,使律師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這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只有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才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通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達到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而律師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律師如果不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能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也就不可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第三條 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執業準則和執業保護的規定。
律師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一方面,其執業應當遵守法律規定的準則;另一方面,其執業活動受法律保護。
一、關于律師的執業準則
律師執業應當遵守以下準則: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執業遵守憲法和法律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得違反法律對律師從業的規定。二是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委托的業務,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不得有規避法律的行為。恪守職業道德,指律師執業應當忠實于社會主義事業和人民利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獨立執行職務,嚴格保守職業秘密;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廉潔自律,注重自身修養,互相尊重,公平競爭,勤于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律師的執業紀律,指從事律師職業的人在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律師法》第四十條對律師的執業紀律作了明確規定,律師必須依照此規定從事業務活動。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是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在司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從事司法工作必須遵守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律師在執業活動中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事實,不能憑主觀想像和猜測辦事,更不能違背事實,甚至歪曲事實。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嚴格依法辦事。
(三)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律師應當在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工作,對于律師違反法律的行為,司法行政部門可以依法給予處罰。同時,律師應當在當事人授權委托的范圍內行使權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超越授權范圍,不盡心盡力依法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或者損害當事人利益的,當事人有權提出批評,要求予以糾正,或者依法解除委托關系。此外,新聞報道、群眾輿論對律師的行為也起著一定的監督作用,律師對于社會上的批評意見,應當認真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二、律師執業活動的法律保護
強化對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是此次修改《律師法》的重要內容。修改后的《律師法》不僅在本條增加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而且在兩個方面補充完善了關于律師權利的規定:一是為了保護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和調查取證權,《律師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律師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受委托的律師自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訴訟文書及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師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所有材料。”《律師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受委托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二是為了保障律師依法執業,充分行使辯護權,《律師法》增加規定:“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律師在參與訴訟活動中因涉嫌犯罪被依法拘留、逮捕的,拘留、逮捕機關應當在拘留、逮捕實施后的二十四小時內通知該律師的家屬、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以及所屬的律師協會。”#p#分頁標題#e#
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障律師依法執業,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釋義】 本條是關于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的規定。
依據本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的監督、指導必須依據本法的規定進行。依照本法進行監督、指導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律師執業條件的審核。例如,本法規定,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司法行政部門對申請律師執業的,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準予執業的決定。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準予執業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對有“(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受過刑事處罰的,但是過失犯罪的除外;(三)被開除公職或者被吊銷律師執業證書”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對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在法律服務人員緊缺領域從事專業工作滿十五年,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平并具有相應的專業法律知識,申請專職律師執業的人員,進行考核,對考核合格的,準予執業。
第二,對律師事務所設立條件的審核。例如,本法規定,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對設立律師事務所的申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予以審查,并將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內予以審核,作出是否準予設立的決定。準予設立的,向申請人頒發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不準予設立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設立分所,須經擬設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核。律師事務所變更名稱、負責人、章程、合伙協議的,應當報原審核部門批準。律師事務所變更住所、合伙人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十五日內報原審核部門備案。
第三,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的處罰。例如,本法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執業活動實施日常監督管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改正;對當事人的投訴,應當及時進行調查。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認為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的違法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提出處罰建議。律師因違反本法規定,在受到警告處罰后一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警告處罰情形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止執業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因違反本法規定,在受到停業整頓處罰期滿后二年內又發生應當給予停業整頓處罰情形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規定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行業監督、指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使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行業的監督、指導更有效,還必須首先加強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的監督、指導,加強律師協會對律師事務所、律師的監督、指導。只有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律師協會對律師事務所、律師的監督、指導做得好,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業的監督、指導才能做得好。本法規定了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律師協會對律師及律師事務所應當予以監督、指導。 第一,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的監督、指導。律師是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托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本法規定,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與委托人簽訂書面委托合同。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健全執業管理、利益沖突審查、收費與財務管理、投訴查處、年度考核、檔案管理等制度,對律師在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執業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律師事務所應當于每年的年度考核后,向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交本所的年度執業情況報告和律師執業考核結果。#p#分頁標題#e#
第二,律師協會對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的監督、指導。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本法規定,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加入地方律師協會的律師、律師事務所,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律師協會履行下列職責:(1)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2)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3)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4)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5)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6)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7)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8)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上述規定雖然表明了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律師協會對律師及律師事務所進行監督、指導,但是,考慮到律師事務所是由執業律師組成的執業組織,律師協會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是否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是否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關系著法律的正確實施,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的監督,僅靠律師事務所、律師協會是不夠的,律師事務所為中介組織,律師協會作為社會團體也存在被監督的問題。因此,《律師法》在本條規定司法行政部門要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前面講到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的三個方面,是從大的方面講的。實際上,律師事務所對律師監督、指導的內容,律師協會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監督、指導的內容也是司法行政部門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監督、指導的內容。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監督、指導律師事務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律師的監督管理。司法行政部門也應當監督、指導律師協會的工作,監督、指導律師協會對律師、律師事務所進行監督、指導,目的就是使律師、律師事務所依法辦事,做好法律服務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5年施行)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1年修正)
2011-01-08胡錦濤主席任免駐外大使(2010-03-10)
2010-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保護錄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制品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決定
1988-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