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不發
西藏):
為了順利落實《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方案》和全國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工作會議精神,我部擬定了《落實〈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方案〉幾個具體問題的意見》,現予印發。請各地財政廳(局)積極支持,與我部派出機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有關工作。
附件:落實《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方案》
幾個具體問題的意見
抄送;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中企處。
附件:
落實《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和
人員編制的方案》幾個具體問題的意見
一、關于轉變職能問題
轉變職能是中企駐廠員機構改革的關鍵,總的要求是由單一的對中央企業財務收支的監督轉變為全面履行中央財政的監督職責,有組織、有重點、有步驟地落實“方案”提出的各項職責。
(一)取消對中央企業日常財務收支實行“駐廠”監督的方式。今后,除對集中向中央財政解繳稅利的行業及其分支機構的稅利解繳情況進行年度稽核監督外,對其他中央企業和所得稅解繳中央財政的區域性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日常財政收支的監督,應逐步由社會中介機構承擔。但是,考慮到社會中介機構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過程,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在一定時期內可根據研究重大政策問題和保障中央財政收入的需要,本著避免重復、提高質量的原則,繼續采取年度財務決算審查的方式對有關行業財政收入解繳情況進行稽核。
(二)有關中央財政非稅收性專項收入的征管、專項支出的監督和收入退付核批等工作,財政部已布置的,按財政部的要求開展;尚未布置的,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可根據履行新職能的要求,就有關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或選擇重點進行抽查,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三)原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布置中企駐廠員機構開展的中央預算收入對帳工作,由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按規定繼續開展。同時,根據新的工作職責,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還可以對承擔繳納中央預算收入(包括中央固定收入、中央與地方共享收入)義務的任何單位的收入繳納情況進行稽核,也可以對申請退付中央預算收入的任何單位申請退付收入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核查。具體由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根據有關規定自行統籌安排。
(四)有關對中央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和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事宜,財政部將另行部署。在財政部作出部署之前,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可就此問題對有關部門和單位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制度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五)財政部或經財政部同意由其他有關部門布置中企駐廠員機構開展的有關中央財政監督管理事項和中央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凡未明確廢止的,由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繼續承擔。
(六)有關對各地區、各部門執行國家財稅政策、法規、制度情況的監督,由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本著突出重點、兼顧全面、注重實效、及時反饋的要求統籌安排實施。
(七)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的業務工作報告、工作請示、工作總結等,從1995年1月1日起直接報送財政部。
二、關于機構調整、人員分流和干部配備等問題
(一)關于省會城市等機構設置問題。省會城市暫不設立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其工作職能由省(區)辦事處代行。原省會城市中企機構以及
青島、
大連、
保定、
桂林、
柳州、
梧州等同一地點設有兩個中企處(組)的,請有關財政廳、局繼續按財政部意見做好機構撤并和人員分流工作。
(二)關于省(區、市)辦事處內設機構問題。各省(區、市)辦事處按工作任務和人員多少分別設置3-4個處(室)。工作任務重、人員多的,可內設辦公室(分管人事、黨務、文秘、行政后勤)、綜合處(分管調研、業務綜合、信息交流)、業務一處(分管工交、農林、文教等行業有關業務)、業務二處(分管金融保險、商貿、物資供銷等行業有關業務)等四處(室);工作任務相對較輕、人員較少的,可內設業務一處、業務二處和辦公室等三個處(室),綜合處的職能并入辦公室。
各省(區、市)辦事處內部機構的設置方案,在辦事處新領導班子確定后由辦事處提出,報財政部審批;在此之前,暫不作調整。各市地辦事組的設置,也由省(區)辦事處新領導班子一并提出,報財政部審批。
(三)關于人員編制問題。少數需適當分流人員的省(市),請有關財政廳(局)按我部(94)財人字第70號《關于做好中企駐廠員機構人員分流工作的函》及我部即將下達的分流指標積極穩妥地做好分流工作,分流后的保留人數為這些省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的人員編制數;其他省(區、市),原則上以1993年底中企機構實有人數為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的人員編制數。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的人員除需要分流的外,一律繼續實行凍結,暫不調進調出。
(四)關于辦事機構領導干部配備問題,根據中編辦的批復,各省(區、市)辦事處將適當配備廳級財政監察專員,由財政部嚴格按照規定的條件考核配備。近期財政部將派人分赴各地開展辦事處領導干部的考核工作,力爭盡快確定辦事處領導班子人選。在各省(區、市)辦事處新的領導班子確定之前,仍由原中企處領導班子負責辦事處工作,原中企處“一把手”為辦事處的臨時負責人。各市地辦事組領導班子及辦事處內設機構的處長級干部,由辦事處新領導班子考核提名,報財政部任免;在新領導班子確定之前,仍由原中企組領導班子負責工作。
(五)關于工資保險福利工作。各辦事處應盡快選定專人,在各地財政廳(局)人事部門的幫助下,編制工資基金使用計劃,建立工資基金帳戶。已完成工資套改工作的可轉由省(區、市)辦事處管理,尚未完成套改工作的,請財政廳、局人事部門幫助完成套改后轉交。
(六)關于啟用印章事宜。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的印章從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原中央企業財政駐廠員機構的公章屆時停止使用,由省(區、市)中企處統一封存;市地辦事組的印章由各省(區)辦事處按規定的規格式樣制發。
(七)關于人事檔案管理。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在各辦事處新領導班子成立之前,請財政廳(局)代為管理。
三、關于離退休干部管理問題
離退休干部的管理,由省(區、市)辦事處與財政廳(局)協商,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法解決,既可全部委托財政廳(局)代管,也可采取1994年底以前離退休的人員征得本人同意后由財政廳(局)代管、1995年1月1日以后新離退休的人員由辦事處管理的辦法。
四、關于財物管理問題
(一)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目前占用的辦公用房、宿舍和設備,屬于原中企處通過財政部撥付資金和地方給予的大檢查分成資金單獨解決的,由省(區、市)辦事處單獨管理;占用財政廳(局)辦公、宿舍用房的,請有關財政廳(局)允許其繼續使用;與財政廳(局)合建辦公、宿舍用房的管理問題,由財政廳(局)和辦事處協商解決;正在修建新辦公樓和宿舍的財政廳(局),原已考慮安排中企處(組)的,請財政廳(局)繼續給予安排。
(二)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要對原中企駐廠員機構的經費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嚴格管理節余資金、嚴禁借機構改革之機濫發錢物。對正常經費超支部分已由當地財政部門墊付的,請有關財政部門作為大檢查經費補助,予以核銷,1994年經費決算不得出現赤字。
(三)撤銷機構、人員全部分流的,其原有資產由當地財政部門接管;撤銷機構、大部分人員并入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的,原辦公設備、車輛一并并入該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
(四)各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未經財政部批準一律不得擴大租用辦公用房、職工宿舍的范圍和面積;1993年底以前已經租用的辦公用房,面積過大的,要適當退租。
五、關于黨團關系掛靠問題
根據中編委有關批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干部的黨團關系,掛靠在省(區、市)直屬機關黨團工委;各市地辦事組干部的黨團關系,按照屬地原則,就地掛靠所在市地直屬機關黨團工委,具體由省(區)辦事處和辦事組與當地直屬機關黨團工委聯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