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關于發布《鐵路主要技術政策》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0 · 421人看過

部屬各單位:

  經部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現將修訂后的《鐵路主要技術政策》予以發布。請各單位、各部門及時組織學習,認真貫徹執行。

  鐵科技〔1993〕166號文發布的《鐵路主要技術政策》同時廢止。

  鐵路主要技術政策

  第一章 總則

  第1條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為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適應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應充分發揮鐵路技術經濟優勢,積極發展鐵路,滿足運輸市場需求。

  第2條 鐵路技術發展的總原則是:在國家發展戰略指導下,加快科技進步,突出技術創新,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運輸安全為前提,不斷提高運輸能力、質量和效率。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相結合,積極采用高新技術,重視技術的綜合集成。根據不同運輸需求,采用不同層次的技術和裝備,系統配套,發揮整體效能。改革管理體制,制訂相應的政策,推動新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第3條 鐵路技術發展的總目標是實現鐵路現代化。逐步建立客運快速、貨運快捷和重載、行車高密技術協調發展,高新技術與適用技術并重,不同層次技術裝備并存的具有中國鐵路特點的技術體系。建成能力大、質量高、效益好、安全可靠、全面信息化的現代化鐵路。技術發展方向是:旅客運輸高速化、快速化,貨物運輸重載化、快捷化,運營管理信息化,安全裝備系統化,建設技術現代化,經營管理科學化。

  第4條 本技術政策是鐵路技術發展的綱要文件,鐵路有關規劃、規章、規程、規范、標準等均應據此適時編制和修訂。

  第二章 列車速度、密度、重量

  第5條 普遍提高行車速度,積極增加行車密度,合理確定列車重量。以滿足運輸市場需求、充分利用運輸資源、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為目標,實現三者的合理組合。

  第6條 行車速度:提高列車速度是提高鐵路運輸質量及技術發展的重點。繼續實施提速戰略,擴大提速范圍。在經濟發達、客流集中的運輸通道,修建速度300km/h左右的高速鐵路,其線、橋、隧等主要固定設施要預留進一步提高速度的條件。

  以客運為主的快速鐵路旅客列車最高速度200km/h,繁忙干線旅客列車最高速度140~160km/h,其他線路旅客列車最高速度120km/h.快運貨物列車最高速度120km/h,普通貨物列車最高速度90km/h.

  第7條 行車密度:追蹤列車間隔時間高速鐵路按3~4min設計;以客運為主的快速鐵路按5min設計;繁忙干線雙線自動閉塞區段按6min設計;單線區段平行運行圖周期最小按30min設計。

  為增加全路平均行車密度,要不斷提高雙線、多線、電氣化和自動閉塞線路的比重。

  第8條 列車重量:普通旅客列車不大于1100t,旅客列車編組不大于20輛,車站到發線有效長650m.

  普通貨物列車一般3000~4000t,車站到發線有效長850m;重載貨物列車5000t,車站到發線有效長1050m;運煤專線可開行10000t的重載貨物列車,部分車站到發線有效長1700m;快運貨物列車一般不大于1500t.

  使用軸重25t低動力作用的大型四軸貨車,進一步提高列車重量和運輸效益。

  第三章 路網建設

  第9條 路網建設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滿足市場需求、國土開發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做好總體規劃。大力修建新線,加強既有線技術改造。新線建設以客貨運輸大通道和西部鐵路為重點,既有線改造以提速、擴能和電氣化為重點。加速快速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的建設,積極發展電氣化鐵路。推動合資鐵路、地方鐵路的建設,積極參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不斷擴大路網規模、優化路網結構和提高路網質量,逐步建成四通八達、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現代化鐵路網。

  第10條 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必須加強前期工作,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合理選定技術標準,做到遠近結合,固定設備與移動設備、點與線、干線與支線之間的協調配套,提高運輸能力、運輸質量和投資效益。

  第11條 客貨運輸特別繁忙的干線,應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修建第二雙線,實行客貨分線運輸。以客運為主的線路積極采用高速技術。

  第四章 鐵路運輸

  第12條 繼續擴大運輸能力,大力提高運輸質量。采取客貨運輸并重的方針,重視發展旅客運輸。

  加強運輸組織理論研究,采用先進實用的技術裝備及科學的運輸組織方法,優化運輸資源的配置,調整運輸產品結構,強化市場營銷,提高競爭能力,以適應客貨運輸數量和質量需求不斷增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需要,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第13條 鐵路運輸組織必須貫徹集中統一指揮的原則,優先安排國家重點運輸任務。重視運輸組織方式創新,采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改革貨物運輸計劃、列車編組計劃及列車運行圖的編制辦法,提高編制質量。嚴格按編組計劃編組列車、按運行圖組織行車。大力提高列車正點率。

  第14條 全面提高旅客列車速度。擴大朝發夕歸、夕發朝至、一日到達、快速及旅游等列車的數量和運行范圍。提高旅客運輸的裝備水平,逐步建立以高速鐵路、快速鐵路為主的快速客運系統。

  發展城際、市郊旅客運輸。

  第15條 簡化貨物運輸的手續和環節,加速車輛周轉,縮短貨物送達時間。推進集中化運輸和“門到門”運輸。開行多種形式的貨物列車。發展大宗貨物重載運輸和高附加值貨物快捷運輸??爝\貨物列車“客車化”。逐步形成快捷貨運系統。

  第16條 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改革管理體制,發展國際標準箱。建設一批大型集裝箱辦理站,開展大陸橋運輸和多式聯運。

  第17條 發展特種貨物運輸。增加專用運輸工具,擴大運輸能力,加強組織管理,改善運輸條件。

  改革冷藏運輸管理體制,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冷藏集裝箱和新型冷藏運輸工具,開發相應的配套設備,逐步淘汰加冰冷藏車。促進冷藏運輸鏈的建立。開發與采用新冷源和其他保鮮技術。

  第18條 發展直達運輸。加強裝卸基地建設,優化編組站布局及作業分工,減少車輛中轉及改編次數。路網性編組站加速實現綜合自動化;作業量較大的編組站實現自動化;其他編組站采用適用的技術裝備。

  第19條 繁忙干線應在列車運行圖上安排工務、電務、供電等設備綜合維修“天窗”?!疤齑啊睍r間:采用中、小型養路機械的區段90~120min;采用大型養路機械的區段150~180min.雙線區段的設備維修“天窗”應按上、下行設置,施工時可組織反向行車。

  第五章 鐵路行車安全

  第20條 鐵路運輸生產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依靠先進技術和裝備,保障行車安全。以行車安全為核心,保障旅客運輸安全為重點,系統配套發展鐵路安全技術與裝備,制訂、修訂有關行車安全的規程、法規和標準,加強安全管理,完善行車安全保障體系。

  第21條 大力發展安全檢測技術,建立監測、控制和管理決策為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的安全監控網絡。

  完善并推廣機車和車輛故障檢測診斷系統、對固定設施進行多層次多方位檢測的技術和裝備、機車車輛安全運行的地面檢測系統,研究采用固定設備在線自動檢測、遠程診斷及故障預報預警技術,實現列車安全運行動態檢測和行車主要設備的實時監測與控制。

  第22條 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大力提高運輸設備的可靠性。進一步完善檢修體制,對關鍵零部件進行壽命研究,實行壽命管理,制訂科學的檢修標準,不斷提高檢修質量。

  第23條 研究泥石流、洪水、滑坡、坍方、落石、巖溶坍塌等重大自然災害的防治、預報預警技術。研究開發高速鐵路災害預警預防系統。

  第24條 研究事故救援、快速搶修和長隧道消防技術與裝備,加速救援手段的現代化。發展鐵路道口安全保障設備,減少道口事故。

  第25條 大力提高行車人員素質,研究應用人機工程理論,改進設備機具,改善作業環境和條件,加強自控和互控手段,減少人為事故。

  第六章 鐵路信息化

  第26條 鐵路信息化是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采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廣泛開發和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加快以鐵路綜合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鐵路信息化。

  第27條 信息系統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應堅持全面規劃、統一規范、統一標準、資源共享、設備共用,實行工程化管理,并與管理體制改革相配套。近期建成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調度指揮管理信息系統及車號自動識別、全路客票發票和預訂、綜合辦公自動化、鐵路成本核算等系統。在產品及工程設計、生產過程控制、基礎數據采集和經營管理等方面,普遍采用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的應用,發展各種信息服務和相關技術。

  第28條 信息系統應用軟件應立足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做到統一基礎編碼,堅持開放性和規范化,加強應用軟件開發和實施的組織管理,防止重復開發。加強信息系統投產后的應用管理,發揮綜合效益。

  第29條 充分利用共用通信資源和網絡技術,加快開發高效、實用、安全的鐵路企業網并與公用網互聯,以適應鐵路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第30條 重視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完善信息系統的維護管理體制,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不間斷運行。

  第七章 機車、車輛與供電

  第31條 大力發展電力機車牽引技術,積極提高電力牽引承擔的換算周轉量的比重。在高速鐵路、快速鐵路、運煤專線、繁忙干線及長大坡道、長隧道、高海拔地區等線路上,應采用電力機車牽引。其他線路及調車作業應采用內燃機車牽引。

  第32條 積極發展交流傳動技術,逐步完成直流傳動向交流傳動的轉換。實現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設計模塊化、簡統化。發展機車新型轉向架、微機控制、檢測診斷等新技術。貨運機車最大軸重25t.

  第33條 發展自重輕、性能好、滿足不同層次旅客需要和不同運用條件的空調客車、快速客車、雙層客車、高級旅游車等新型客車,逐步形成系列。推廣機車向客車供電技術,采用DC600V供電制式。高等級旅客列車應采用集便裝置。

  第34條 積極研制高速旅客列車。在旅客運輸繁忙的城際鐵路可采用電力或內燃動車組。開發應用擺式列車和先進的城市軌道列車。

  第35條 發展自重輕、強度高、耐腐蝕的新型通用及專用貨車。發展運行速度120km/h的快運貨車。開發應用軸重25t低動力作用的大型四軸貨車。改造轉8A型轉向架,以適應90km/h運行速度的要求。加快淘汰滑動軸承和舊雜型轉向架。采用大容量新型緩沖器,逐步淘汰舊型緩沖器。

  第36條 電氣化鐵道供電能力必須與運輸能力相適應,供電設施預留發展條件。發展牽引供電系統綜合整治技術,提高電氣化鐵道的供、用電質量。逐步實現牽引供電系統監控自動化、遠動化及運行管理智能化、性能檢測及故障診斷現代化。

  大力提高電氣化鐵道的運行可靠性,提高接觸網的結構穩定性和抗災能力。采用高強度、耐腐蝕、少維修或免維修的接觸網零部件,優化牽引供電系統與機車設備的絕緣配合,改善弓網關系,積極研究采用自動過分相裝置和弓網安全監測裝置,開發接觸網施工、檢修新型裝備。

  第37條 機車車輛主要零部件實現系列化、標準化。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機車車輛及其主要零部件的技術性能、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實現免維修或少維修。采用科學方法對機車車輛制造、運用、維修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評估。

  第38條 客車采用盤形制動。推廣電空制動、雙管供風、防滑器、小間隙自動車鉤和密接式車鉤等裝備。機車采用空電聯合制動及新型基礎制動裝置,研究減少列車縱向沖動的技術措施。貨車采用120型空氣制動機及空重車自動調整裝置,逐步淘汰GK、103等舊型制動機,積極采用高摩閘瓦,發展整體鑄鋼輪??爝\貨車采用新型基礎制動裝置。動車組采用復合制動模式。

  列車緊急制動距離分別不得超過:

  旅客列車:

  120km/h-800m           140km/h-1100m           160km/h-1400m           200km/h-2000m           250km/h-2700m           300km/h-3700m

  普通貨物列車:90km/h-800m

  快運貨物列車:120km/h-1100m

  第39條 積極推進機車車輛修制改革,在預防修基礎上,開展狀態修、換件修和主要零部件的專業化集中修,推廣先進檢測手段和維修裝備,形成運用、維修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客車按走行公里檢修模式。

  第八章 工程與工務

  第40條 鐵路勘測設計應采用航測、遙感、物探、衛星定位測量、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勘測設計一體化、智能化。結構設計研究采用可靠度理論。

  鐵路選線或改線應加強地質勘察,積極推廣綜合勘察技術,無法繞避不良地質、水文復雜地段時,應采取工程措施,不留后患。必須注重鐵路長遠的綜合經濟效益,加大曲線半徑,優化平面線型及布設。合理選擇限制坡度,充分發揮牽引動力的作用。

  第41條 加強路基質量控制。加強邊坡防護和防、排水措施,積極采用新型支擋結構和路基加固新技術,積極推廣土工合成材料。采用新技術處理線路結構變化的過渡段。

  橋梁應向高強、輕型、整體、大跨度、新結構發展,提高橋梁的耐久性。高速鐵路和快速鐵路的橋梁設計應進行列車-線路-橋梁整體動力特性分析。制訂新的橋梁活載標準,提高以貨運為主的新建線路橋梁的設計荷載等級。

  既有干線橋梁與路基應根據運輸需要,逐步進行改造與加固。

  加強隧道的地質勘測和監測。積極采用隧道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和控制技術,研究災害的防治和報警技術。廣泛采用機械化施工。研究有利于圍巖穩定的設計與施工技術,提高隧道結構的整體強度。積極開發越江、越海隧道等技術。發展城市地下工程技術。開展施工對既有結構物影響和相應施工裝備的研究。

  第42條 優化軌道結構,實現各部件性能的合理匹配,提高軌道整體結構承載能力。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和干線采用60kg/m鋼軌軌道結構。繁忙干線應采用60kg/m的淬火軌或微合金軌。重載運煤專線可采用75kg/m淬火鋼軌軌道結構。

  擴大無縫線路的鋪設范圍,推廣跨區間無縫線路。高速鐵路和以客運為主的快速鐵路,建設時應一次鋪設無縫線路。研究和采用適用于不同運輸條件下的道岔,提高道岔的鋪設質量和使用壽命。主要干線采用新型軌枕和一級道碴。發展少維修、高性能的彈性扣件。研究開發無碴軌道結構技術。

  第43條 高速鐵路、快速鐵路、繁忙干線應采用大型養路機械養護線路。加速大型養路機械國產化。發展岔區和橋隧等特殊地段的專用養路機械設備。研制并采用新型施工機械,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

  第44條 建立工程建設、工務管理信息系統,完善線、橋、隧養護維修標準和制度,開發和采用新型的檢測、計量設備,研究采用軌道、路基、橋梁、隧道等的診治技術及橋梁狀態評估技術,提高工務設備的養護維修管理水平。

  第九章 信號與通信

  第45條 鐵路信號與通信的技術發展方向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綜合化。

  第46條 積極采用調度監督、調度集中設備及配套技術,研究發展計算機輔助調度系統,加快鐵路運輸調度指揮現代化建設。以客運為主的快速鐵路與高速鐵路應建立相應的綜合調度系統。

  第47條 積極發展列車運行安全控制與配套技術,不同速度等級的線路應采用不同層次的技術裝備。

  單線半自動閉塞區段,應完善區間列車占用安全檢查設備;繁忙區段可采用自動閉塞。雙線區段,應采用自動閉塞;繁忙區段發展采用多信息、雙方向自動閉塞。

  列車運行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線路,采用機車信號與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列車運行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線路,逐步實現以機車信號為行車憑證,采用列車超速防護系統或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列車運行速度不大于200km/h的線路,采用以多信息無絕緣軌道電路為基礎、車載信號作為行車憑證的列車超速防護系統。列車運行速度200km/h以上的高速鐵路,研究采用以數字編碼無絕緣軌道電路為基礎、具有間隔自動調整功能的列車運行智能控制系統及高速、快速列車信號兼容技術。

  第48條 積極穩妥地采用計算機聯鎖設備。在干線逐步推廣分動外鎖閉道岔轉換裝置,研究發展區域性計算機聯鎖控制技術和行車調度指揮、列車運行控制、計算機聯鎖一體化技術。

  第49條 鐵路通信應充分利用公用基礎網絡資源,優化配置、強化管理,確保鐵路通信的安全可靠、靈活暢通。鐵路通信以光纜通信為主,數字微波與數字衛星通信為輔,綜合利用多種傳輸手段。鐵路通信應加強保密措施。

  第50條 鐵路通信應采用先進的傳輸、交換、接入等新技術,發展數據、圖象、文字、傳真等非話業務,提高鐵路通信的現代化水平。

  第51條 發展數字調度通信、列車無線調度通信、集群移動通信、應急通信、會議電視電話等專用通信系統,滿足鐵路運輸生產、經營管理、行車安全、事故搶險等需求。

  第52條 提高鐵路信號與通信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現代化維護管理體系,采用微機監測和遠程診斷等新技術,完善維修技術手段,改革維修體制,延長維修周期,逐步實現設備的狀態修,不斷提高維護水平。

  第十章 質量、環保與節能

  第53條 貫徹“以質量為中心,標準化、計量為基礎”的方針。加大質量技術監督力度,強化標準化和計量工作,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運輸服務質量。

  第54條 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建立適應鐵路技術發展的鐵道行業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實施的監督。

  第55條 強化鐵路專業計量工作,提高計量器具配備率、受檢率,提高鐵路專用計量檢測水平,采用在線計量檢測技術和先進的專用計量檢測儀器設備,為保證鐵路運輸安全提供技術手段。

  第56條 貫徹GB/T19000-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強化質量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技術進步。

  第57條 完善工業產品監督檢驗、招標采購和驗收制度,擴大監督抽查范圍,開展產品質量認證工作,提高鐵路工業產品的質量。

  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格執行建設程序,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強化施工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完善保證客貨運輸質量的各項措施,提高運輸服務質量。

  第58條 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認真執行國家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和鐵路有關規定,積極推行GB/T24000-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

  鐵路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設計、施工要保護生態環境,盡量減少擾動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滿足行洪、泄洪要求,注意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的保護。重視鐵路沿線的綠化。

  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第59條 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廢水、廢物的回收利用率,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處理列車垃圾和污物。積極采用減振降噪新技術。排放的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和產生的噪聲、振動、電磁輻射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第60條 認真貫徹國家的用電、用熱、用水能耗標準,未達到標準的鐵路設備應進行技術改造。發展適應鐵路特點的新能源或代用品,推廣運用節油、節電、煤炭清潔燃燒、余熱余能綜合利用、水的凈化和循環利用等新技術。

  附件:《鐵路主要技術政策》說明(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佳寧

王佳寧

執業證號:

11502201911138015

內蒙古天祺律師事務所

簡介:

維護當事人的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佳寧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2006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7-06-29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經濟特區法規適用區域問題的解釋

1995-12-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失效]

1980-08-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995-03-18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已修定]

1993-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

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

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

關于印發《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的通知

2014-03-10

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

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

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

國務院關于印發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6-09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

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

全民健身條例

2009-08-30

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2008-08-03

關于做好除雪破冰保障道路通行工作的公告

2008-02-02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97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18性精品| 黄色aaa大片| 波多野结衣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 第四色婷婷基地|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年人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免费下载视频| 免费播看30分钟大片|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香蕉网在线播放| 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做受视频120秒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884hutv四虎永久7777|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无翼乌全彩绅士知可子无遮挡| 扒开两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拧花蒂尿用力按凸起喷水尿|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免费被靠视频动漫| 中国高清xvideossex| 一级黄色片免费观看| 黑白禁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 免费99热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深夜福利网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