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ㄖ裕?/p>
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稅務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第十三條及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第四章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八條的法規,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關聯企業的認定。細則第五十二條所稱“在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擁有或者控制關系”:“直接或者間接地同為第三者所擁有或者控制”:“其他在利益上相關聯的關系”。主要包括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企業(以下統稱為企業)與另一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為另一企業)有下列之一關系的:
1.相互間直接或間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總和達到25%或以上的;
2.直接或間接同為第三者擁有或控制股份達到25%或以上的;
3.企業與另一企業之間借貸資金占企業自有資金50%或以上,或企業借貸資金總額的10%是由另一企業擔保的;
4.企業的董事或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一半以上或有一名常務董事是由另一企業所委派的;
5.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由另一企業提供的特許權利(包括工業產權、專有技術等)才能正常進行的;
6.企業生產經營購進的原材料、零配件等(包括價格及交易條件等)是由另一企業所控制或供應的;
7.企業生產的產品或商品的銷售(包括價格及交易條件等)是由另一企業所控制的;
8.對企業生產經營、交易具有實際控制的其他利益上相關聯的關系。包括家族、親屬關系等。
第三條 在納稅年度內企業與其關聯企業間有業務往來的,應在向當地稅務機關報送年度所得稅申報表的同時,附送《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見附表一)。
第四條 當地稅務機關在審計、調查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時,有權要求企業提供有關交易的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
第五條 當地稅務機關要求企業提供其與關聯企業業務往來的有關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時,應以書面通知。企業在接到稅務機關的通知后,應在60日內報送。
第六條 企業不按法規的時間和要求申報或拒絕提供有關交易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的,當地稅務機關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的法規給予處罰。
第六條 對企業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所得額的,當地稅務機關有權作出判定和調整,并據以征稅。調整方法,按稅法實施細則第53條至第57條的法規辦理。
第八條 當地稅務機關對企業轉讓定價進行調整時,應將調整金額、性質書面通知被調整的企業。
第九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一般應僅限于被審計、調查的納稅年度的應稅所得。其審計、調查、調整一般應自納稅年度的下一年度起3年內進行。如調整案涉及以前年度所得的,也可向前追溯調整,但最長不得超過10年。
第十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調整的應稅所得,企業不作相應帳務調整的,其關聯方取得的超過沒有關聯關系所應取得的數額部分,視同股息分配,該股息不享受稅法第19條所法規的免征所得稅優惠。其關聯方取得的所得如為利息、特許權使用費,不得調整已扣繳的預提所得稅。
第十一條 企業如對轉讓定價調整有異議,必須按當地稅務機關法規的時間和要求先繳納稅款,然后按稅法第26條的法規進行復議或訴訟,同時提供有關價格、費用標準等資料。在申請復議期限內,若不提供資料或提供的資料不充分的,稅務機關不予復議。
第十二條 對企業轉讓定價的調整,涉及執行稅收協定條款的,依照稅收協定的法規執行。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3年1月1日起執行。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局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及填表須知
附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局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略)
填表須知
一、本表是反映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下簡稱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的年度申報表。
二、在本納稅年度內企業與其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均應填報本表。
三、企業在本納稅年度內與兩家或兩家以上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應分別填寫申報表。
四、“企業與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中應填寫的金額,均按實際收取或支付的貨幣金額單位填寫,并應注明貨幣種類及單位。
五、本表需用中文填寫,也可用中、外兩種文字填寫。
六、企業不能按法規期限報送本表時,應在法規的報送期限內提交申請,經當地稅務機關批準,可以適當延長期限。
七、未按法規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本表的,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的法規,予以處罰。
八、本表各欄的填寫如下:
1.納稅年度:填寫公歷年度或經稅務機關批準采用的本企業滿12個月的會計年度。
2.申報企業名稱:填寫申報企業辦理工商登記名稱。
3.申報企業編碼:填寫申報企業辦理稅務登記時由主管稅務機關所確定的稅務編碼。
4.填表日期:填寫本表的實際填報日期。
5.名稱:填寫關聯企業在所在國注冊登記的名稱。
6.地址:填寫關聯企業所在地的具體地址。
7.資本總額:填寫關聯企業注冊資本額。
8.主營項目:一般應列舉關聯企業主要生產、經營1到3個項目。
9. 企業負責人:填寫關聯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
10.類型:根據業務往來性質,分別按購銷業務;融通資金;提供勞務;轉讓財產及提供財產使用權等類型填寫。
11.內容:填寫某種類型下具體的業務往來項目。如提供勞務類型項,具體內容如提供船舶維修勞務、設計、咨詢等。
12.日期:填寫某項業務往來的具體起止日期。
13.數量:購銷業務填寫實際購或銷商品(原料)數量,并按規格、型號不同區分。融通資金填寫實際的融資借貸金額;提供勞務填寫實際的勞務(月)日數/人;轉讓財產填寫實際的轉讓財產數量;提供財產使用權填寫實際使用時間。
14.單位計價標準:填寫企業與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實際的單位價格或支付標準。
15.金額:填寫企業與關聯企業間某項業務往來實際收取或支付的總計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0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02-12-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