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二)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應以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所包含的學科專業為范圍。
(三)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的增選名額,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以下簡稱學部主席團)確定。
(四)要特別注意推選符合標準和條件的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在各學部正式候選人中,60歲以下(含60歲)的應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推薦、評審、選舉的程序和辦法,除“第二章推薦院士候選人”的第三條和第五條中涉及歸口初選部門推薦的候選人有關內容外,本細則的其他條款均適用。
(六)院士增選工作分為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學部評審及選舉。
第二章 推薦院士候選人
(一)推薦院士候選人通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兩種途徑,不受理本人申請。
(二)院士單獨推薦候選人。 1.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不超過2名(含所推薦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其中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候選人被推薦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資深院士不參加對候選人的推薦和學部的評審與選舉。 2.院士必須對所推薦的候選人確實了解,填寫《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書(院士推薦用)》(以下簡稱推薦書),提出對被推薦人的評價意見,并請被推薦人填寫《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被推薦人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院士要對評價意見負責,如推薦的候選人受到投訴,應負責提出書面說明。被推薦人對登記表內填寫內容及附件材料負責。 3.院士應在5月15日前(以寄出地郵戳為準)將推薦書和登記表(含計算機軟盤)及其附件材料寄送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以下簡稱學部聯合辦公室)。 附件材料包括10篇(冊)以內有代表性的論文、研究技術報告和著作,并標出主要貢獻的相關段落;反映主要貢獻的其他論著中相關段落的復印件;全部論著目錄;論著被收錄、引用情況的檢索證明;引用和評價情況相關段落的復印件(注明出處);國內外重要獎項獲獎證書和專利證書復印件;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的邀請信或大會日程以及在國內外學術團體和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任職情況等證明材料復印件。
(三)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候選人。 1.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部委管理的國家局,中國科協,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歸口初選部門。其所屬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一級學會均可按組織系統推薦本單位、本學會的候選人。 2.所屬單位推薦候選人時需填寫《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書(部門推薦用)》(以下簡稱推薦書),負責請被推薦人填寫登記表并將推薦書、登記表(含計算機軟盤)及其附件材料(內容同第二章第二條第三款)報送歸口初選部門進行初選。所屬單位對推薦書內填寫內容負責,如推薦的候選人受到投訴,所屬單位應負責核實并提出報告。被推薦人對登記表內填寫內容及附件材料負責。 3.由各歸口初選部門負責組織對其所屬單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初選。 4.凡雙重領導單位推薦的候選人,由其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初選;非業務主管部門報送的候選人無效。 5.各歸口初選部門對其所屬單位推薦的候選人,應切實嚴格根據院士的標準和條件,認真負責地進行初選,填寫“歸口初選部門評審意見”。初選后,將候選人按得票多少排序,并按中國科學院5個學部(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分別列出名單備文連同推薦書(推薦書由負責人簽名,加蓋省、部級印章)、登記表(含計算機軟盤)及其附件材料(內容同第二章第二條第三款),一并于增選年4月30日前(以寄出地郵戳為準)寄送學部聯合辦公室。
(四)凡連續3屆均為有效候選人而未能成為初步候選人者,停止1屆候選人資格。對于有突出貢獻者,經被推薦學部10位以上院士推薦,可不受此限制。(由學部聯合辦公室于每屆增選院士推薦工作開始前,向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提供此前連續三屆均為有效候選人而未成為初步候選人的人員名單)
(五)學部聯合辦公室對由院士推薦的候選人以及歸口初選部門初選后報送的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和形式審查,報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后為本屆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由學部聯合辦公室將有效候選人名單通告全體院士并按組織系統通知歸口初選部門,由歸口初選部門通知其所在單位公布其登記表,進一步聽取意見。與此同時,在計算機網絡上公布全部有效候選人名單,以便院士和公眾查閱。
(六)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后,如推薦院士或歸口初選部門發現候選人有嚴重問題不符合院士候選人條件時,可及時提出書面材料寄送學部聯合辦公室。經有關學部常委會討論決定并報學部主席團(或主席團執委會)批準,可終止對該候選人的評審。
(七)任何人不得通過不正當活動謀求成為院士候選人。若有人違反本規定,院士有權向中國科學院學部反映,有關學部常委會將視其情節做出嚴肅處理,直至經學部主席團核準從候選人中除名。
第三章 學部評審和選舉
(一)對院士候選人的評審,由各學部常委會組織院士進行。評審必須嚴格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超脫本部門、本單位、本學科專業的局限,從國家科技事業的全局出發,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 要注意候選人專業的學科涵蓋面,要注意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掌握評審標準要結合學科的特點。 對于長期不在國內工作的院士候選人,在堅持院士標準的同時,應特別關注其對國家科技發展所作的貢獻。
(二)各學部常委會組織召開本學部學科評審組和學部全體會議,采取審閱材料、介紹情況、評議審查、民主討論和無記名投票表決等方式,對本學部的有效候選人進行兩輪評審,分別產生初步候選人和正式候選人,然后進行選舉院士。
(三)第一輪評審,產生初步候選人。
1.各學部常委會將本學部院士按學科專業劃分為若干學科評審組,并確定負責人。
2.各學部常委會將本學部的有效候選人按學科專業劃分為與學科評審組相對應的分組。
3.由各學部常委會確定對每位候選人的主審小組名單(由2——3名院士組成,主審小組中可有1位推薦院士或與被推薦人同一單位的院士,但不作為第一主審人),主審小組提出評審意見。如認為有必要,可以適當方式征求國內外同行專家的意見。在各位院士了解本學部全部有效候選人的情況和認真審閱本學科評審組有效候選人的材料后,由學科評審組組織對本組的有效候選人進行充分討論、評審,按照學部常委會的規定,提出初步候選人建議名單并確定到學部全體會議上進行介紹的院士人選。
4.在各學科組評審的基礎上,各學部常委會可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領域的候選人進行審議,提出初步候選人建議名單及到學部全體會議上進行介紹的院士人選。
5.召開本學部全體會議。介紹各學科評審組和學部常委會提出的建議作為初步候選人的情況,充分討論評議,進行無記名投票,按得票數為序產生初步候選人。初步候選人的名額不超過各學部應增選名額的2.5倍。
6.產生初步候選人后,各學部常委會可組織院士采取多種方式對初步候選人進行考察了解和調查核實有關問題,寫出書面評審意見,由本學部辦公室匯總印制成冊,在第二輪評審選舉時送本學部院士審閱。學部聯合辦公室將5個學部的初步候選人名單匯總后印發全體院士審閱。
(四)第二輪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
各學部常委會組織召開本學部全體會議,對初步候選人逐個進行評審:由主審人介紹候選人情況(包括投訴處理情況);院士討論評議;全體與會院士進行無記名投票,按得票數為序產生本學部正式候選人。正式候選人名額為各學部應增選名額的1.4倍。
(五)選舉院士。
1.由各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對本學部的正式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各學部參加投票人數,必須超過本學部現有院士(不含資深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選舉方為有效。
2.獲得贊同票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同票數依次當選,滿額為止。如遇有獲得贊同票數與限額內獲票數下限相同而不能全部當選時,則由該學部對票數相同者再投票表決,以增選名額為限,取票數多者當選。
(六)學部主席團對各學部的選舉結果審議批準后,以書面形式向全體院士通報。
(七)其他事項。
1.出席評審、選舉會議不足三分之二會議時間的院士,不能參加投票選舉。
2.因故不能到會的院士,如提供書面意見,可在對有關候選人進行情況介紹和討論時宣讀或說明。
3.評審會議期間,如必要,經學部常委會同意,可邀請其他學部的院士到本學部介紹有關候選人的情況。
4.評審過程中,會議秘書處設置“院士意見箱”。對需要進一步核查的問題,經有關學部常委會認定后,可確定院士或指派專人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報本學部常委會研處。
5.評審過程實行回避制度。回避范圍:直系親屬和主要旁系親屬(包括:父母、夫妻、岳父母、子女、婿媳、兄弟、姊妹、叔侄、甥舅等)。回避辦法:在本學部學科評審組和全體會議上介紹、評議某候選人時,院士與該候選人屬以上關系者,一律暫時離席,待對該候選人介紹、討論完畢,再進入會場參加對其他候選人的評審。
6.各學部選舉院士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和院士使用的選票,由學部聯合辦公室統一印制。選票欄目為:圈選欄、編號、候選人姓名、性別、年齡、專業。票面加蓋本學部印章。
7.投票選舉前,各學部推選監票院士2——4人,負責檢查和監督本學部的選舉工作。
8.院士投票前,由監票人當場檢查票箱,投票截止后,在監票人監督下開箱驗票、計票。計票結果需由監票人驗證簽字,并報各學部常委會檢查確認。
9.第一輪評審會議的具體日程和步驟,由各學部根據總的要求和本學部的實際情況自行安排。第二輪評審暨選舉會議,5個學部同時同步進行,一般于增選年11月的第一周召開。
第四章 附則
(一)對候選人投訴信的處理,按《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1998年12月14日學部主席團會議通過)辦理。
(二)院士增選工作的保密問題,按《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保密守則》(1999年10月16日學部主席團會議通過)執行。
(三)對推薦材料的審查驗收、匯總整理辦法。
1.對推薦材料和推薦手續必須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本細則的有關規定,經過審查驗收,以確定其是否有效。
2.審查驗收的內容包括:推薦書、登記表(含計算機軟盤)及其附件材料是否齊全,推薦手續是否完備;被推薦人的國籍、專業技術職稱以及所從事的學科專業范圍是否符合規定等。
3.材料的種類及整理。
(1)各學部的有效候選人情況匯總表。匯總表包括:編號、候選人姓名、性別、年齡、專業、工作單位、推薦情況等及有效候選人推薦情況的總的說明。匯總表印發本學部的院士,供評審用。
(2)各種渠道推薦的有效候選人的推薦書及登記表。按學科分組,發送本學部的院士,供評審用。
(3)登記表的附件材料(內容見第二章第二條第三款)。此材料不復印、不分發,按學部統一存放,以備院士評審時查閱。
4.候選人材料的排列順序。
(1)有效候選人匯總表中的編號一律按學科專業排列。
(2)匯總表欄目中“推薦情況”欄的排列順序為:a.3位或3位以上院士;b.主管部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c.中國科協;d.只有1位或2位院士推薦,而其它渠道又通過了初選的有效候選人,則院士推薦情況反映在其它渠道的最后,并將“1位院士推薦”或“2位院士推薦”字樣用括號括起來,以作附注。
(3)有效候選人的推薦書的復制及排列順序是:a.3位或3位以上院士填寫的推薦書放置在其它渠道的推薦書之前;b.其它渠道的推薦書放置順序,一律與匯總表欄目中“推薦情況”欄相同;c.只有1位或2位院士寄送的推薦書原件不分發,統一存放,必要時可作參考。
5.推薦學部的確定。
(1)候選人推薦到何學部候選,原則上應尊重推薦人和歸口初選部門的意見,即推薦書上填寫的學部。
(2)如候選人學科專業與擬推薦的學部明顯不符,由被推薦的學部辦公室與相關的學部辦公室對其學科專業進行核對,共同協商,提出書面調整建議,分別報請各自學部主任同意后,作相應調整。調整時,應符合“第二章推薦院士候選人”的第一條關于推薦院士中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候選人被推薦學部相同的規定。
(3)不同渠道推薦同一候選人,在推薦的學部發生矛盾時,如有3位或3位以上院士推薦,以院士推薦的學部為準,否則,以其歸口初選部門的推薦意見為準。
(4)院士推薦的學部發生矛盾時,則以該候選人的學科專業劃歸為原則,確定其所屬學部;學科劃歸不明確或有異議的,可與推薦人商定。
(5)根據以上原則,對院士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作出調整后,應以學部聯合辦公室名義具函,分別通知其推薦人或歸口初選部門,并說明調整的原因。
6.此條所規定工作由學部聯合辦公室負責。審查驗收結果需提請學部主席團審議通過并通報各學部常委會。
(本細則經學部主席團批準實施,其修訂和解釋權在學部主席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3-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議定書》、《關于修改二00二年六月七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等的決定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7-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