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為貫徹實施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加強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當前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現就做好海洋環境公報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發布海洋環境公報的重要意義
發布海洋環境公報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海洋環境監測數據及資料。對海洋環境現狀作出客觀評價,并向社會公眾公布的一種行政行為。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這是國家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項重要措施,編制并發布海洋環境公報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行海洋環境監督管理職能的重要形式,也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海洋經濟建設服務的具體體現。通過發行海洋環境公報,可使公眾及時了解海洋環境狀況以及環境破壞問題給沿海經濟與社會發展 帶來的不良影響。以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海洋意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海洋環境保護事業。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同時,海洋環境公報對各級政府制定海洋環境政策和環境整治措施、確定海洋環境管理目標、減輕海洋災害、調整沿海地區經濟結構等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因此、各地人民政府應從全局性、戰略性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布海洋環境公報的重要意義,加強對公報工作的領導,把各方面工作做好。
二、海洋環境公報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一)導思想
海洋環境公報工作要以提高全社會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促進海洋經濟健康發展為目標,堅持為海洋管理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宗旨,著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做好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海洋環境公報的編制和發布工作。
(二)主要任務
1.工作目標: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逐步形成國家與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效能統一的海洋環境公報工作體系。
2.公報種類:海洋環境公報出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海洋災害公報和海平面公報三種形式的公報組成。
3.任務分工:海洋環境公報實行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三級發布制度。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海域的上述三種公報的編制與發布工作;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區、市)近岸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和海洋災害公報的編制與發布工作;計劃單列市和地級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地)近岸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編制與發布工作。
4.發行時限: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海洋災害公報應于每年4月1日發布;海平面公報應于每三年的三月底之前發布。
5.每次生大海洋環境調查、監測、監視工作完成后應及時發布海洋環境通報。
三、公報編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
(—)基本要求
1.要充分依據海洋環境調查、監測、監視和觀測資料。按照規范的評價方法對海域的環境狀況做出評價、評價的結論既要反映出概況。又要突出重點,找出問題,做到“點面”結合。
2.要與海洋經濟建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有針對地反映出環境狀況對經濟活動的適宜程度和環境后果,盡可能滿足各級政府和公眾要求了解海洋環境問題的需要,以及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和海洋減災防災的需要,以發揮公報的指導作用。
3.表述形式要做到圖表文并茂,文字簡潔,通俗易懂。對不易公開的資料要通過報告的形式,及時讓政府了解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4.應以政府部門的名義發布公報,使更多的公眾關注、了解海洋環境狀況,對損害海洋環境的行為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
(二)主要內容
1.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的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主要對全國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做出趨勢性分析與評價,介紹重大的環境事件和重要的全國性海洋環境保護行動和成果,對改善我國海洋環境質量現狀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
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地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的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主要對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做出分析評價,突出水產養殖區、海洋旅游度假區、海洋開發區等重點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狀況,介紹本轄區內重要的海洋環境事件和保護行動,并就解決海洋環境問題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
2.海洋災害公報應對海洋自然環境狀況進行概述,并對發生的各種海洋災害進行分析評價,總結出海洋災害特點,盡可能統計或描述出直接經濟損失,對下一年的海洋災害作出預測,并就海洋防災減災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
3.海平面公報應分別對沿海各省(區、市)海平面變化狀況做出分析評價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四、做好海洋環境公報工作的幾項措施和要求
1.要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海洋環境監測是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監測資料是編制海洋環境公報的基本依據。因此,建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海洋監測工作的領導,加快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條件保障,定期開展海洋環境監測活動。監測站點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避免重復。
2.海洋監測資料要互通有無,無償共享。用于編制海洋環境公報的資料要施行逐級上報、對下開放制度。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在編制海洋環境公報時,應加強同各涉海部門的聯系,最大限度地獲取編制公報所需的各種海洋資料。
3.要建立統一的海洋環境評價(估)方法。建立統一的海洋環境評價(估)方法是海洋環境公報具有實用性和可比性的重要保證。國家海洋環城監測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要切實履行技術支撐的職責,主動研究切實可行的海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和海洋災害評估方法,為公報的編制做好技術服務。
4.要加強對公報工作的領導。公報的編制、發布工作是一項政策性較強、影響面較廣的海洋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必須強化管理和組織保障。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精心組織好公報的編制、發布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責任,把好公報編制草案的審查關;要將公報編制工作納入業務化軌道,為承擔公報編制任務的單位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確保公報的質量和按時發布。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務機構要積極為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協助做好公報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失效]
1979-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決定
1996-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有線電視管理暫行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