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賠償適用于人身傷害等案件。一般來說,勞動爭議中不存在精神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是什么?一、人格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人格權是法律賦予權利人人格利益內容的權利,必須作為獨立的法人人格享有,與主體人格不可分割。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受到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一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二是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三是尊嚴權、人身自由權。根據第四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而永久滅失或者損壞的,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一定身份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它不是民事主體的固有權利,而是民事主體通過一定的行為或事實取得地位所享有的權利。目前,在最高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中,關于身份權的規定包括親權、親屬權、監護權等。身份權是一種社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對于親屬關系和監護關系的侵害,通過對被害人精神損失的請求,有利于對這種關系的保護和對被害人的賠償。一般來說,精神損害賠償是針對人格權和身份權的侵害,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物品在被人持有時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因而具有特殊的人格化意義。侵權人的行為導致客體的永久性損失或損害,會給受害人帶來更大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損害。如果財產本身的價值不足以彌補被害人的精神打擊和痛苦,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也是非常必要的。第四,侵害婚姻關系的精神損害賠償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家庭和社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社會問題和社會不穩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配偶與他人同居;三、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此時,法院應當從法律功能和目的的角度支持無罪方的財產賠償請求或精神賠償請求。在婚姻關系中,如果一方有上述行為,對婚姻另一方造成的精神損害是無法治愈的。法律規定,這種精神損害的賠償是以保護配偶權為基礎的。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解釋》規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誹謗、貶低、誹謗、侵犯公共利益的;(二)非法泄露、使用死者隱私的,或者以其他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方式侵犯死者隱私的;(三)非法使用、損壞遺骨的,或者以其他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社會公德的方式侵犯遺骨的。
對死者上述人格權的保護不是對死者人格權的保護,其意義在于對其近親屬權利的保護。對死者實施的侵權行為可能對其近親屬產生影響。
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你一定了解一些精神補償的知識。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真的受到傷害,我們決不能忍氣吞聲。我們必須合理地與他人談判,為我們的合法利益而戰。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我們建議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我們的權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區沒住人是否要交物業管理費
2021-03-20被車撞如何索賠
2020-12-09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贍養糾紛的管轄法院
2020-12-02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相關法規
2021-01-26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公司解散的補償金時效是多久
2021-01-10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重大疾病釋義條款屬于免責條款范疇嗎
2021-02-09關于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內容是什么
2021-01-17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