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雇傭合同一、主體資格的不同
勞動合同的主體包括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及個體經濟組織。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提供的生產資料相結合,從而實現勞動的社會化,而且勞動者已經成為該經濟組織中的一員,他與用人單位具有身份上的從屬性和依附性,這也是其與雇傭合同最大區別之所在。在雇傭合同中,其主體并不具有上述的限制,雇傭合同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獨立,不具有身份上的隸屬性和依附性。
二、國家干預的力度不同
勞動合同的建立雖然也體現了當事人的合意性,但它更強調國家意志的主體地位。為了規范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國家的干預貫穿于勞動的始終。而在雇傭合同中,主體雙方是完全平等的,在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的過程中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主,國家基本不做干預。
三、爭議的處理方式不同
勞動關系的處理受《仲裁法》的調整,而且其處理的程序是仲裁前置,即對于勞動爭議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對仲裁不服的當事人方可起訴。而在雇傭關系中發生的爭議則主要由《合同法》進行調整,發生糾紛后當事人可直接訴諸于法院,而勿需受仲裁前置之限。
四、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同
在勞動合同中,勞動法律關系的存在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用人單位負有為勞動者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的義務;而在雇傭合同中,其穩定性較差,雇主也沒有為受雇人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
五、風險負擔不同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應由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責任。至于勞動者本人是否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可依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做出規定。勞動者若發生工傷,可按《》的相關規定處理。同時,依《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勞動者從理論上講可以獲得雙倍賠償。在雇傭關系中,“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依《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9條,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這里,雇主和雇員應當如何承擔責任,法律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而當“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不能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處理,只能依《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11條和其他相關條文處理,但從理論上講,雇員不能獲得雙倍賠償。
以上五方面充分說明了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不同之處,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了解清楚。小編想,他們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同吧。雇傭合同雙方是平等的關系,而勞動合同中勞動者隸屬于用人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請律師
2021-03-06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合同是怎樣變更性質的
2021-01-13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2020-12-10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集體土地流轉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