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私逃稅19萬判幾年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偷逃應繳稅額較大”。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二、逃稅罪如何認定
(一)罪與非罪
行為人偷稅數額要達到一定比例和數額或者具備法定情節,才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第201條規定,偷稅數額占應繳納稅數額的1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才構成犯罪。對多次犯有偷稅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二)偷稅罪認定的犯罪主體規定問題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薄缎谭ā返?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备鶕缎谭ā返囊幎ㄍ刀愖锏姆缸镏黧w為特殊主體,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才可構成(稅務人員作為此類犯罪的共犯除外)。在實際處理過程中,一般對單位判處罰金沒有異議,但因偷稅罪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單位的財務處理問題,特別是企業法人代表及財務人員的責任劃分問題。按照以上兩條刑法規定,單位犯偷稅罪,財務人員作為直接責任人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對單位的負責人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本法未作明文規定,特別是對于單位的負責人不知情或對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不熟悉的情況下,單位的負責人是否還應承擔刑事責任存在爭議。對此種情況,根據《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边@就明確規定了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問題,單位負責人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三)偷稅罪認定的主觀故意判斷問題
根據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刑法在對偷稅罪的相關條款規定中,沒有作出過失犯罪的特別規定,因此只有故意才能構成偷稅罪。在現行稅務行政執法案件中,由于《征管法》對“漏稅”的情況在法律責任這一章中未作規定,同時《征管法》及《刑法》對“納稅申報不實”偷稅的規定過于含糊,導致在實際執法中對偷稅行為的認定和處理較多考慮的是其客觀方面的情況,如補繳稅款的數額和不繳、少繳稅款的手段等,對于是否具有偷稅的主觀故意一般較少作出判斷。實際上,由于財務會計核算方式與稅法會計規定的差異,很多情況下的補繳稅款是因會計處理方式不當造成的,同時由于經濟活動千差萬別,會計水平及素質客觀上也存在差異,納稅人及扣繳義務人對稅收政策了解及熟練程度等,都有可能造成納稅申報與稅收政策規定不一致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是典型的非故意情況。但是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這些情況全部都可歸入“納稅申報不實”的情形中,按偷稅處理。這也是造成當前偷稅案件量多面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刑法》及《征管法》相關規定作出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明確解釋,對客觀存在的“漏稅”行為作出規定,明確界定偷稅的范圍及處理辦法,是解決當前《刑法》偷稅罪起刑點過低,偷稅罪打擊面過大的根本之途。
(四)偷稅罪與一般偷稅違法行為的區分
按照刑法第201條、征管法第63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可從兩個方面加以界定,其一,從偷稅額看,凡偷稅不足應納稅額10%的,或者偷稅額總數不足1萬元的都屬于一般偷稅違法行為,只有偷稅額占應納額10%以上且偷稅額在1萬元以上的,構成偷稅罪。其二,凡二年內因偷稅被稅務機關予以二次行政處罰后又偷稅達一萬元的構成偷稅罪,而兩年內因偷稅而被處二次以下行政處罰或雖經二次稅務行政處罰但再未偷稅的、二次處罰后又偷稅且偷稅額在一萬元以下的,是一般稅收違法行為。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實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實際上將對偷稅罪的定罪處罰的范圍放寬到了五萬元以上。根據刑法第37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睆囊陨弦幎梢钥闯觯诙悇招姓谭ǖ膶嶋H操作中,對于稅務機關查處的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的案件,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不管是在稅務機關查處后補繳稅款或滯納金,還是在稅務機關查處前補繳稅款或滯納金(即通常所說的自查補報),只要是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就可以免予刑事處罰。這一規定顯然考慮了刑法規定的偷稅罪起刑點過低,擠壓了稅務行政執法的空間,社會打擊面過大的客觀情況,事實上抬高了刑法第201條規定的偷稅罪的起刑點,同時較好地體現了對涉稅犯罪行為的打擊。
(五)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與偷稅罪的區別
根據刑法第404條的規定,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是指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一般而言,偷稅罪與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在犯罪主體、犯罪的客體表現、犯罪的主觀方面等內容上,都有著很大的區別。但當出現偷稅罪的共犯時,則有可能造成相互混淆的現象,對此必須加以澄清。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如果與偷稅人相互勾結,故意不履行其依法征稅的職責,不征或少征應征稅款的,應該將其作為偷稅罪的共犯來論處。但如果行為人知道了某人在偷稅,出于某種私利,而佯裝不知,對偷稅犯罪行為采取放任的態度,并因此不征或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只能認定構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逃稅犯罪要是達到了數額較大標準的話,那么是可以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數額較大的犯罪也是逃稅罪當中罪基本的量刑,即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要是逃稅數額巨大、特別巨大的話,則處罰會更重。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惑,我們有專業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苗麗律師,法學碩士,畢業于山東大學,2009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曾就職于山東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威海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擔任法務。2014年獲得“威海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承辦的“于某涉嫌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被評為“2014年度政法系統優秀案例”。 苗麗律師現擔任威海婦女維權法律服務團秘書長、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婦聯婦兒維權專業指導員、環翠區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團成員。威海環翠電視臺多次邀請苗麗律師作為嘉賓在《環翠新聞》欄目中解答法律問題。
空地出租協議怎么寫
2021-01-27成都高空拋物入刑首案宣判,高空拋物可入刑嗎
2021-02-15沒結成婚怎樣證明一方出資進行裝修房產
2021-03-20試點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如何納稅
2021-01-13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離婚起訴書范文2020
2021-03-03被扶養人生活費總額上限是多少
2021-01-19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