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釋義】本條是關于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開發或者治理活動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治理者的合法權益,未經治理者同意,不得在其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防沙治沙工作是一項帶有社會公益性質的活動,不僅能夠改善沙化地區的生態環境,還能夠造福子孫后代。但由于其投入大,以目前國家財力尚不能完全承擔,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投資治理。國家鼓勵個人、單位投資治理,但治理工作投資大,風險大,收益較小,為了保障投資人或者治理者的積極性,就應當切實保護投資治理者的合法權益。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即對此作了專門規定。凡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的違法行為人,就應當承擔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
二、按照本條規定,違法行為人應當對其違法行為承擔以下行政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
(一)行政法律責任。本條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即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發現并確認違法行為人實施了本條列舉的兩種違法行為之一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違法行為。
(二)民事法律責任。如果違法行為人因從事上述兩項活動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損害賠償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的一種。民事法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不履行民事法律義務時所應承擔的法律義務。民事法律責任是民事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必然法律后果。賠償損失,即違法行為人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其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活動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根據所造成實際損失的大小給予治理者一定的補償。違法行為人的行為未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條所稱賠償損失,是指侵權賠償,賠償的內容是經濟、物質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制度(試行)
2000-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失效]
1982-03-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10-0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年修訂)
2016-07-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