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釋義】本條是關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不良行為和什么是“不良行為”的規定。
不良行為是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從司法實踐的情況看,許多未成年人最終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從有不良行為開始的,一般有一個從劣跡到違法到犯罪的變化過程。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糾正,很容易從實施不良行為逐步發展到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在查獲的未成年刑事作案成員中,一般在10—12歲時即染有各種不良行為,13—14歲走上違法犯罪道路,14—17歲出現違法犯罪的高峰,18歲以后則往往成為違法犯罪的“主力軍”。因此,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中,從源頭抓起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學校及社會各方面有責任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蔓延。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預防犯罪的立法,也都把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這次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除在總則第二條明確規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外,還分兩章對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和矯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作出具體規定。本條主要規定了不良行為的定義和家庭、學校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不良行為的責任。本條主要規定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關于不良行為的定義。根據本條和本法第34條的規定,本法所稱的“不良行為”,是指容易引發未成年人犯罪,嚴重違背社會公德,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具體來說,不良行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容易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這些行為如不能及時糾正,易導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不良行為都是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對于其中嚴重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本法第34條又專門規定為“嚴重不良行為”,本法第4章對其專門規定了矯治措施;三是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主要是指雖有嚴重違背社會公德,危害社會的行為,但從情節看,尚屬輕微或者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如果未成年人實施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該行為已不屬于本法所規定的不良行為,而應當依照刑法及有關法律的規定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關于不良行為的具體種類,本條共列舉了9項:1.曠課、夜不歸宿。這里所說的“曠課”,是指學生不請假而缺課,是逃避學校管理和教育的一種行為;這里所說的“夜不歸宿”,是指未經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而在外過夜,是逃避監護的一種行為。未成年人逃避學校的管理、教育和逃避監護,其實施其他不良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行為本身在性質上也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必須予以足夠重視,防微杜漸。但是在實踐中也應當注意,對于主觀上沒有逃避學校管理、教育和逃避監護的故意,而是由于一些未成年人難以抗拒的客觀的原因,比如交通原因、受到人身安全方面的侵害或者威脅等而缺課或者在外過夜的,則不宜作為不良行為對待;2.攜帶管制刀具。攜帶管制刀具是一種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所謂“管制刀具”,是指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限定特定人員配置,用于特定范圍和特定用途,禁止民間私自生產、運輸、販賣、購買、持有的刀具。根據公安部門的有關規定,管制刀具主要包括匕首、三棱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相類似的單刃、雙刃刀和三棱尖刀等;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這里所說的“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是指情節比較嚴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包括因不滿14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行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這里所說的“強行”,是指采取各種手段對他人進行強制,使其不得不向索要人提供財物,包括使用暴力、脅迫、搶奪、敲詐等手段。對于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的行為,在認定時要注意其與刑法規定的搶劫罪、搶奪罪和敲詐勒索罪的區別。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以當場使用暴力相威脅或者使用其他使被害人處于不知反抗或者不能反抗的狀態的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奪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公然奪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勒索公私財物的行為;而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的行為,是指因為行為人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情節顯著輕微或者其他原因尚不構成這三種犯罪的行為;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這兩種行為也是指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包括因為年齡、數額等原因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也包括偷拿、故意毀壞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不按犯罪處理的行為;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這里規定的“色情、淫穢”范圍比較寬,凡是含有性欲、性行為等內容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未成年人都不得觀看或者收聽;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考慮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各方面尚處于成長階段,思想、情緒也不穩定,社會上的一些場所如果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可能對未成年人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本項作了這樣的規定。這里所說的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應由法律或者法規確定;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二、關于家庭和學校的責任。依照本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不良行為。具體來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就不良行為的性質、范圍、危害等對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樹立其防范意識;對于已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則應當加強教育,制止和糾正其不良行為。關于家庭和學校的這一責任,本法第16條、第17條、第23條還有一些專門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切實履行其教育職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17修訂)
2018-09-01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
2013-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成立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的決定
1996-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4)
2013-12-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國務院關于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2009-09-09國務院關于淮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