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國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后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也發生了超歷史紀錄的特大洪水。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了這場抗洪搶險斗爭。江澤民同志在抗洪搶險的每個關鍵時刻都作出重要指示,并親臨第一線進行總動員,極大地鼓舞了抗洪前線廣大軍民的斗志。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抗洪搶險斗爭中,廣大軍民團結奮戰,頑強拼搏,特別是人民解放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襲擊,保住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保住了重要城市的安全,保住了重要鐵路干線的安全,保護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創造了在特大洪水情況下將受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的歷史奇跡。
今年我國遭受罕見洪水災害,主要原因是氣候異常,降雨集中,同時也與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有很大關系。江澤民同志極為重視災后重建和興修水利工作。他在江西9月4日所作的《發揚抗洪精神,重建家園,發展經濟》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搞好水利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在加強水利建設中,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月14日,他又就做好災后重建和加強水利建設作了重要批示。這些重要講話和批示,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防治水患的方針和原則。在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就災后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提出以下意見:
一、實行封山植樹、退耕還林,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我國水患頻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長江流域洞庭湖、鄱陽湖等幾大湖泊的泥沙淤積不斷增加,泥沙的60%以上來自上中游開墾的坡地,僅四川、重慶每年流入長江的泥沙就達5.33億噸。陜西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達5億噸以上。云南、貴州、山西、內蒙古、甘肅、寧夏的水土流失也相當嚴重。不解決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問題,不僅水患難以防治,而且也會因泥沙淤積,影響湖泊、水庫的調蓄洪能力。森林植被是陸地生物圈的主體,是維持水、土、大氣等生態環境的屏障。積極推行封山植樹,對過度開墾的土地,有步驟地退耕還林,加快林草植被的恢復建設,是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江河水患的重大措施。
1.停止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天然林采伐。從現在起,全面停止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業轉向營林管護。各級黨委、政府要采取措施,堅決制止國有和集體單位及個人對天然林的砍伐。同時,妥善安置林業分流轉產職工。除利用人工培育的工業原料林和利用枝椏材、間伐材外,停止建設消耗天然林資源的木材加工項目。關閉采伐區域內的木材交易市場。為了解決國內木材的需要,要在適合種植的地區,因地制宜選擇速生樹種,大力營造速生豐產林基地。同時,要抓好木材節約代用,努力穩定木材市場價格。
2.大力實施營造林工程。重點治理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地區。用20年左右的時間,將長江流域三峽庫區及嘉陵江流域、川西林區、云南金沙江流域3個重點治理區森林覆蓋率由目前的22.1%提高到45%以上;用30年左右的時間,使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區、黃土高原風沙區、青海江河源頭3個重點治理區森林覆蓋率由目前的10.1%提高到27%以上。初步規劃,這些治理區的總造林任務為3400萬公頃。第一階段(1998-2010年)造林2431萬公頃,其中2000年以前造林205萬公頃,1998年計劃造林34.4萬公頃。第二段(2011-2030年)造林969萬公頃。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要采取以封山育林為主,結合人工造林、飛播造林、人工補植等方式,建設水土保持林。
3.擴大和恢復草地植被,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草地建設包括川東、鄂西、湘西、云貴高原、江西、青藏高原、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河西走廊及甘南、四川甘孜及阿壩、黃土高原等10個治理區。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高標準人工草場、改良草場和圍欄退化草場約2000萬公頃。其中到2000年改良長江、黃河上中游草場130萬公頃。要以草定畜,扭轉草場超載過牧的狀況。通過增加植被,使這些區域60%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從總體上扭轉這些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有效控制輸入江河的泥沙量。要提高和改善飛播造林種草能力。
4.加大退耕還林和“坡改梯”力度。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毀林開荒,陡坡種植。據不完全統計,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坡耕地約2.8萬畝,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7000多萬畝。從現在起,堅決制止毀林開荒,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施25度以上坡地的退耕還林;加快25度以下坡地“坡改梯”。以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提高土壤的水分涵養能力,攔蓄泥沙下泄。在退耕還林過程中,要注意解決好退耕農民的口糧、燒柴問題,并因地制宜,采取以工代賑、貼息貸款,發展經濟林和其他經濟作物,以增加農民收入。在加大“坡改梯”力度的同時,要應用農業科學技術,發展旱作農業,努力提高生產水平,以彌補耕地減少的損失。
5.種植薪炭林,大力推廣節柴灶。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薪柴消費約占毀林的30%。要有計劃地種植速生薪炭林,大力推廣節柴灶、沼氣、秸稈氣化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燒煤炭,采取多種方式減少薪柴消耗,使土地植被得到保護。
6.依法開展森林植被保護工作,強化生態環境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加大執法力度。要依法管理和推進退耕還林工作。國家林業局要盡快擬制《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和《天然林保護條例》,報國務院審定。
對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坡改梯”工程,主要靠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投工投勞,采取包種包活、荒山承包等多種激勵機制和政策措施來解決。所需資金要多渠道籌措,中央財政予以適當支持。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保護和人員轉產資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解決。其余的天然林保護和人員轉產資金,原則上由地方負責解決。
二、堅持“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防洪方針,建設好干支流控制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平垸行洪、退田還湖
據初步統計,今年長江中下游共潰決堤垸2000多個,其中千畝以上堤垸479個,淹沒耕地283萬畝,除湖北孟溪垸、湖南安造垸是規劃中應確保的堤垸外,其他所破堤垸都是規劃中的行蓄洪垸和一般堤垸。破垸受災人口253萬。為了提高行蓄洪能力,對已潰決的圩垸,要根據條件和可能,結合災后重建,進行平垸行洪、退田還湖。
1.分類規劃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凡被洪水沖破的江河干堤外灘地民垸以及湖區內的民垸、行洪垸,原則上不修復,實行退田還湖。湖區內、江河干流上影響行洪的民垸,要放棄和清除。其中一部分退人不退耕,洪水退后還可耕種。規劃中的重點垸、確保垸,重點鐵路干線通過的民垸,干堤內因破堤成災的圩垸,可以修復。需要恢復的圩垸,必須科學規劃,制定安全建設方案,并經審查批準,才可修復。受災嚴重的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要按以上原則及長江流域分蓄洪規劃,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需要修復和放棄的圩垸及移民安置的數量。對需平垸行洪的圩垸,要有計劃地分步實施。
2.加強分蓄洪區安全設施建設。為確保武漢等重要城市、荊江大堤及長江干支流的堤防和湖區重點垸堤的安全,在長江中下游仍要設若干個分蓄洪區。原來規劃確定的分蓄洪區,有些由于人口稠密,分蓄洪區安全建設工程不足,實際已無法主動分蓄洪。今后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并將包括三峽等樞紐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蓄洪能力考慮在內,調整長江流域分蓄洪規劃。分蓄洪區要加強道路、通信設施、安全區等建設,在就近高地或重點垸內建設相對集中的行政村和小城鎮。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農民因分蓄洪遭受損失的補償辦法,建立保險機制。黃河、淮河、海河的分蓄洪規劃和分蓄洪區建設也要統籌考慮。
3.抓好干支流控制工程的規劃和建設。近50年來建設的水利工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建設的葛洲壩和隔河巖等水利樞紐,在洪峰到來時攔蓄了大量洪水,減輕了下游堤防壓力,取得了明顯的防洪減災效益。要繼續抓緊長江上中游干支流控制工程建設,增強對洪水的錯峰調蓄能力。在建的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要抓緊建設,盡快發揮工程效益。同時,要進一步做好主要來水干支流控制工程的規劃,逐步組織實施,并搞好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這些工作,要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認真抓好。工程建設要保證質量,決不能有絲毫馬虎。
4.分類處理被洪水沖毀的工業企業。水毀企業原則上不能原樣恢復。屬于行洪區內阻洪、礙洪企業,要關?;虬徇w;產品無銷路或者嚴重污染環境、技術落后的企業,災后不要再重建;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可以恢復,有的可遷入新建的城鎮,有的可并入其他企業。受災企業恢復重建所需材料和設備,原則上要立足于國內采購。
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搞好以工代賑、移民建鎮
江西省鄱陽湖區和長江灘涂有大小圩堤4000余座,耕地面積2000萬畝,人口2317萬。湖南省洞庭湖區有大小堤垸227個,耕地面積1000萬畝,人口1008萬。湖北省長江堤外沿線民垸140個,耕地面積184萬畝,人口106萬。災后重建要與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的規劃相適應,采取以工代賑辦法,有計劃地建設小城鎮。
1.移民建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這次被洪水沖毀的江河干堤外、湖區內、行蓄洪區、低洼地帶的村莊,要通過論證,統籌規劃,不再就地重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或就近遷移,或易地重建,以恢復這些地方的行蓄洪作用。新建小城鎮的人口規模一般控制在1至5萬人。城鎮布局要有利于發展生產、方便生活。通過招標評審等形式,選擇一些經濟適用、適合當地生產生活需要的民居戶型結構設計。同時,結合移民建鎮,清理宅基地,搞好土地整理,盡可能增加一些耕地。各地要發揚自力更生精神,重建家園,中央財政適當補助建房材料費。
2.小城鎮建設首先要解決好災民過冬用房。實行移民建鎮,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當前首先要解決好災民的過冬住房,盡可能不建過渡房。在城鎮和房屋建設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建筑材料,有條件的要積極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以盡快解決災民的安居問題。
3.妥善安排移民生計,擴大就業門路。為了解決遷出農業人口的生計問題,有些退出的行蓄洪垸可以“退人不退耕”,“小水收,大水丟”。退人不退耕的行蓄洪區,要限定堤頂高程,并改變現行耕作方式,搞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科學種田。多余的勞動力可從事養殖業、手工業和第三產業。要組織行蓄洪區農民以工代賑,參加小城鎮建設,穩定災民的生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經過培訓,組建農民專業堤防建設工程隊,長期從事水利工程建設和維護工作;有組織地將行蓄洪區的農民異地轉移到農業勞動力相對不足的地方,從事農業生產和開發。首先要在本省內部消化安置移民。
四、抓緊加固干堤,建設高標準堤防,清淤除障、疏浚河湖
從今年嚴重的洪澇災害來看,加固堤壩、整治河道是提高防洪能力的重要措施。要統籌考慮堤防建設與河湖清淤,提高工程效益,確保工程質量。
1.建設好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一類堤防工程。按高標準加固干堤是百年大計。堤防要能防御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重點地段的堤防要達到能防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標準,堤頂要設置防汛公路、照明設備和通訊設施等。初步規劃急需加固的一類堤防:長江干流2633公里,黃河干流1496公里,松花江、嫩江干流244公里。其他大江大河也要加強一類堤防的建設。堤防加固力爭在2至3年內完成。今明兩年主要安排長江流域的荊江大堤、同馬大堤、無為大堤、九江大堤、黃廣大堤、洪湖監利大堤、岳陽長江干堤和重點崩岸整治,以及松花江、嫩江等流域的重點堤防。其中險工險段要在今冬明春完成。
2.搞好重要支流和湖泊的二類堤防建設。長江流域二類堤防需加固1009公里,黃河流域需加固763公里,松花江、嫩江流域需加固3160公里。其他江河流域也要根據輕重緩急,確定建設任務。長江、黃河等流域支流堤防建設應以地方為主。各項工程力爭2年內完成。
3.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堤防建設要吸取以往大堤潰決的教訓,做好堤基地層的鉆探勘測工作。砂基要打防滲墻,施工要采用先進的方法、器材,推廣應用復合土工布,推行工程監理制,確保工程質量。對干堤建設要區分不同情況,提出設計標準和質量要求。
4.搞好江河、湖泊清淤疏浚。初步估算,長江流域40年來累計淤積泥沙50億立方米,其中洞庭湖43億立方米,鄱陽湖4億立方米,長江中下游河道3億立方米。黃河下游累計淤積泥沙80多億立方米。清淤疏浚是恢復和提高大江大河大湖行洪能力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為此,要對重點河道和湖區,進行大規模的清淤疏浚工程,所挖泥沙用于江河湖泊干堤加固。具體安排是:
?。?)長江流域重點清淤清淤疏浚工程。洞庭湖區:安排湖南省洞庭湖區、湖北省“三口”洪道堤防、岳陽市江堤、長沙市江堤等填塘淤背工程,南洞庭、藕池河洪道疏浚工程,西洞庭湖區澧水洪道清淤工程。荊江附近區:安排荊江大堤、松滋江堤、洪湖江堤填塘淤背工程。武漢、鄱陽湖附近區安排武漢市堤、黃石市堤、黃廣大堤、九江江堤、南昌市堤、贛撫大堤、鄱陽湖區重點垸堤等填塘淤背工程,鄱陽湖五河尾閭河道疏浚工程。長江下游地區:安排同馬大堤、無為大堤、安慶市堤、蕪湖市堤、南京市堤等填塘淤背工程,巢湖裕溪河河道疏浚工程。
(2)黃河下游重點清淤疏浚工程。根據河南、山東河段的泥沙淤積量和河勢變化情況,采取多種形式對影響行洪的河段逐步進行清淤疏浚。由于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近期難以完全得到控制,應當清淤不止。
?。?)其他流域重點清淤疏浚工程。主要安排松花江、遼河流域、海河流域主要河道及河口清淤。
以上各流域的總清淤量約6億立方米,力爭3年內完成。為此,必須組建行業或地方的大規模專業清淤疏浚隊伍,并充分發揮現有的能力。通過招標組織有條件的企業生產挖泥船,明年爭取新裝備40艘,以后逐年增加,力爭到2000年新增100艘以上。
5.搞好地質災害的防治。長江、黃河流域上中游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巨大損失。要搞好地質環境的評價,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在治理江河的同時,實施防治地質災害的工程和措施。
完成上述任務,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1)募集捐贈的資金,一部分用于當前災民生活救濟,一部分用于建房。(2)中央財政安排一定資金。(3)調整投資結構,堅決壓縮一般工業項目,增加地方對水利建設的投入。(4)明后兩年發行一定數量特種國債用于水利建設。(5)爭取國際金融組織的長期優惠貸款。(6)通過以工代賑,組織災民投工投勞,參加修復水毀工程和興建水利工程。(7)發展農村住房信貸,扶持農民建房。
今年所需中央投資,已在財政債券和預算內資金中安排約200億元,各地要抓緊落實配套資金。
五、抓好當前災后重建和長遠規劃的銜接,安排好災民的生活
當前,各受災地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關于災后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和加快水利建設的指示,認真解決災后的群眾生活問題,特別是越冬住房。同時要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把目前災后重建同整治江湖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把恢復生產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對山、水、田、林、路進行統籌規劃,作出分期實施的安排。當前救災工作,要按國務院有關部門同受災較重的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地區商定的方案,抓緊實施。
1.搶建過冬用房。9省、區、市因災倒塌房屋600多萬間,涉及到100多萬戶。鑒于這些地區災情較重和地方財政困難的情況,由中央財政和社會捐助款補助一部分建房材料費。災區越冬所需的棉衣、棉被主要通過社會捐助解決。
2.抓緊恢復中小學校和衛生院。為保證中小學生正常學習和開展醫療、防疫工作的需要,各地要首先把水毀學校和衛生院恢復起來。所需資金中央財政適當予以補助。
3.搞好水毀設施的建設。對水毀的城鄉電網、交通通信線路以及監獄等,要結合擴大基礎建設,由有關部門會同地方優先安排重建。
災后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要發揚抗洪精神,立足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所有建設項目,都必須廣泛吸取各方面特別是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按照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充分論證,慎重決策。要運用先進技術,強調綜合效益,堅持質量第一,著眼長治久安。要繼續調整投資結構,集中必要資金,增加災后重建和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在抓緊貫徹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的同時,要結合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制定,進一步提出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旱災害的規劃方案,把災后重建工作與長遠規劃銜接起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要會同各地區、各部門,通力協作,加倍努力,進一步調動各方面力量,盡快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14年修訂)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敘利亞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10-0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市轄區土地審批權限問題的答復
1990-11-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植樹節的決議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2009-01-04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