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委:
自去年我部印發《科學技術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來,各方認真貫徹落實,初步形成了上下互動、共同推動地方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進一步抓好落實工作,我部結合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組織調查研究并聽取了有關方面的意見,形成了《科技部2002年加強地方科技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現將《要點》印發給你們,希望認真貫徹落實,并及時轉發到地、縣(市)科技管理部門。同時請你們對《要點》中相關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附件:1. 科技部2002年加強地方科技工作要點
2. 關于印發《科學技術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二00二年五月三日
附件1:科技部2002年加強地方科技工作要點
加強地方科技工作是科技發展和改革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科技工作“與時俱進”的客觀要求。自2001年印發《科學技術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得到各地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我部各單位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積極探索加強地方科技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為進一步落實這項工作,形成上下互動、共同推進科技發展的良好局面,根據《意見》和今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和征求相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現提出2002年加強地方科技工作要點。
一、基本思路和原則
1.緊緊圍繞地方政府關心的發展經濟等中心任務,選準科技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發揮科技優勢,集成相關資源和力量重點突破并取得成效,為落實科教興省(市、區)做出突出貢獻。
2.加強國家科技計劃與地方科技計劃的結合,發揮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積極性,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聯動的整體工作框架體系。
3.協調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做好地方科技工作,包括中央級科研院所、轉制院所、大學和企業等,整合國家和地方的科技資源和管理資源,共同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為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貢獻。
4、堅持以改革促進發展的原則,堅持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相結合,努力拓展地方科技工作發展的空間,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5、認真研究各地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加強調研,及時總結地方的創新經驗,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和重點指導。
二、2002年重點工作
1.加強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
各地科技管理部門要針對加入WTO后的挑戰和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解決重大戰略問題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我部要加強對不同地區的重大問題和共性問題研究,啟動區域創新體系研究、區域科技計劃體系研究、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與科技支持等重大戰略研究,并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幫助和指導地方開展“人才、專利、技術標準”三大戰略研究,引導地方實施三大戰略,開展專利試點和地方技術標準戰略實施的試點工作。
各地科技管理職能部門要努力成為地方黨委和政府制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決策的參謀和助手。
2.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和指導地方創新體系建設
今年重點推動院所改革、中介機構發展、企業創新機制和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工作。總結交流地方開發類院所轉制經驗,年內完成全部轉制工作;加大對廣東、寧夏、沈陽三地公益類院所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力度,推動各地公益類院所的改革進程;出臺鼓勵中介機構發展的政策和管理辦法,召開全國科技中介機構工作會議;促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制定鼓勵企業加強研究開發投入的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地方科研機構與高校聯合開展地方重點實驗室建設,與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共同培育地方重點實驗室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支持地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以及前沿學科的應用基礎研究,提高原始性創新能力。
3.加強科技發展和改革有關政策法規的研究制定工作,并鼓勵地方創新探索
今年科技部將制定《關于在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中開展股權激勵試點的指導意見》,從國有凈資產增值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獎勵骨干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制定《關于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若干意見》,并完善非贏利科研機構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今年頒發的《關于轉制科研機構和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轉制前離退休人員待遇調整等問題的通知》中的有關政策,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繼續督促有關地方落實轉制院所養老保險社會化政策;落實《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強化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的推廣使用和保護,并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實施知識產權試點;繼續推進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立法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召開全國科普工作會議,依法推動地方科普工作全面展開;與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創業投資公司管理暫行辦法》和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若干稅收政策,積極推動組建全國性創業投資協會;積極指導地方實施課題制、招投標和科技評估等先進的管理方式。
鼓勵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進行創新性的試驗、試點,我部將在及時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相應政策,推廣實施。
4.與地方聯手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或科技行動
根據各地方的特點和需求,“十五”期間科技部擬與各省(區、市),聯手推動和支持1~2個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科技項目或重大科技行動。在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基礎上,科技部將集成西部專項、地方引導項目、863、國家攻關計劃等各類資源,統籌安排,集中支持。在繼續支持楊凌、綿陽、科技奧運等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將重點與國務院三峽辦、四川省、湖北省等聯合開展“三峽科技行動”;支持遼寧阜新的轉型試點工作;推進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組建工作等。
在管理上,科技部將與地方政府聯合推進,積極為地方科技管理部門發揮作用創造環境和搭建平臺,建立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5.加大火炬計劃實施力度,促進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加強對區域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以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高新區二次創業,積極為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空間,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發展,并擬發行10億元高新區基本建設債券;專題研究支持地方軟件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支持軟件園建設;幫助地方創造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強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與星火、火炬計劃的集成;今后幾年,863計劃在加大地方參與的基礎上,還將調整出1億元資金引導和支持地方的高技術產業化工作,由地方參與組織申報,并承擔后期的產業化工作;加強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積極支持各地參與到我部組織的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建設中來;加強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支持,召開民營科技企業工作會議。
6.大力實施星火計劃,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發揮國家與地方兩個積極性,進一步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認真抓好農業科技園區工作,使農業科技園區成為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點和集散地,“十五”期間,初步規劃全國建50個農業科技園區,其中今年新建15個左右;繼續做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工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實施農產品深加工、奶業發展等農業產業化重大專項,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同時,結合建設星火技術密集區,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與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小城鎮建設。
7.積極為地方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創造條件
研究新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的思路和途徑,充分發揮科技部外事管理部門、交流中心、科技駐外機構和各地科技外事部門的作用,共同開辟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支持地方建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計劃,科技援外經費向地方傾斜;幫助地方引進技術和人才,與國外有關機構建立聯系;今年將委托地方科技廳組織中俄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項目。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開展“科技興貿”,利用多種途徑為地方科技產業和產品走出國門搭建橋梁,做好服務。
8.加強地、縣基層科技工作
組織和加強對地、縣科技工作的調查研究,與各地共同研究新形勢下地縣科技工作的定位和機制;調動廣大基層科技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加強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和作用;建立健全地方科技工作評價體系和激勵、監督機制;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推行地、縣黨政領導干部科技進步任期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科技興市、興縣活動,繼續抓好36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和區域試點工作,在現有“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縣)”、星火產業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基礎上,支持地方優選出地方科技工作示范縣(市),科技部給予重點指導,優秀的給予適當支持。
積極為地、縣級科技部門創造工作環境和空間,做到“有為、有位”,籌備召開全國市、縣科技工作經驗交流會;支持地縣科技部門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帶動群眾致富;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技活動,加強科普宣傳,組織好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提高公眾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
9.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上、下信息交流制度和渠道
擴大向地方傳遞信息的范圍。重點科技信息發到?。ㄊ?、區)政府,科技部內各類信息簡報盡可能地發到地縣科技部門和有關重點大學、研究單位和企業。
建立地方重大信息報告制度;建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屬地化匯總通報制度;建立與重點地、縣科技部門,重點大學、研究單位、企業的信息交換制度。
在地方開展電子政務的試點工作,建立現代的傳輸渠道:一是啟動建立全國科技文獻的聯網工作,為地區間的信息交流創造條件;二是建立統一、規范的地區間科技信息平臺;三是適當組織和支持多種形式跨地區的研討會、項目對接會等活動,開展區域間,特別是東西部地區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科技日報》等媒體,加大對地方科技工作及經驗的宣傳,增加地方科技工作的影響力。
10.加強地方科技干部培訓和交流
制定科技部境內外培訓計劃,培訓重點一是落實今年的科技工作任務,特別是圍繞入世后的科技工作,在地方實施人才、專利、技術標準三大戰略;二是圍繞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等共性問題。
擬在國內舉辦地方科技廳長和地縣主要領導干部培訓班,地、市科技管理人員培訓班;與外專局合作舉辦若干期以地方干部為主的,境外考察、學習培訓班。加強科技培訓基地的能力建設,依托華中科技大學、科技部上海培訓中心等已有基地,以任務帶基地,并優化重組若干個科技培訓基地。組織編寫針對性強、適用面廣的系列科技培訓教材。
繼續執行科技部和地方干部交流制度,完善相關的管理程序。適當擴大接收地方干部來科技部掛職鍛煉的數額;積極開辟科技部干部到地方掛職的渠道。
11.在國家科技計劃和相關工作中,加強地方的參與和管理作用
加大地方參與國家12個重大科技專項的力度,產業化類專項盡可能吸引地方企業參與,與地方工作密切的專項任務交由地方管理。
火炬計劃、星火計劃、成果推廣等產業化計劃主要依靠地方管理和推進;新產品計劃進一步擴大試點省市范圍,在去年4省市的基礎上擴大到8省市;科技攻關、863計劃,將進一步研究便于地方申報競爭的機制,對由地方承擔的項目將積極推行屬地化管理。
優選若干個地方組建的工程中心成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前期研究專項繼續支持地方有特色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加強對地方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引導,編發社會發展科技項目計劃;擴大5個省市參加科技成果簽定改革試點工作。
12.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對西部地區科技工作的支持
繼續實施好西部專項,重點加強對提升西部地區科技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力的重大項目支持;抓好一批研究開發基地、工程化示范基地和孵化器等基地建設,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等的高效運行;抓好一批西部生態重點、特色資源等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為西部開發重點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持;積極支持東西部地區科技合作和項目對接,組織實施若干項跨省區、跨區域的重大科技示范項目,并采取招投標方式,聯合東西部地區科技力量共同攻關;繼續開展西部科技培訓工程,舉辦約10期“黨政領導干部培訓班”,完成對1000人次西部黨政領導干部的科技培訓,完成對2萬名西部地區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各級干部的科技知識培訓;繼續推進西部生產力促進行動,加快西部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各類科技計劃和項目,在堅持公開競爭、擇優支持原則的基礎上,向西部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西部地區;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評審中,對西部重點領域項目繼續實行適當的加分措施,以增加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15-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10-4-30)
2010-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二 號
2008-03-1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塞拜疆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全民健身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2-03-15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成員的函
2009-01-2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2008-11-1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00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