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自我部2001年頒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兩個《辦法》)和2003年頒布《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及倫理原則》、《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評審、審核和審批管理程序》以來,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已開始步入規范有序的程序化管理階段。
為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從業人員生殖醫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訓,鞏固并提高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整體水平,依據兩個《辦法》的有關規定,我部制定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認可標準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培訓基地規定》)。現將《培訓基地規定》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請各省、區、市衛生廳局于2006年3月底前將《培訓基地規定》轉發至轄區內已經我部批準正式運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并組織符合條件的基地進行申報。
二、2006年9月30日后,已納入轄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劃,擬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在申請衛生部專家評審前,其臨床、實驗室負責人及主要技術人員,必須到我部確定的培訓基地接受不少于3個月的培訓,并獲得《衛生部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否則,我部將不受理其申請。
三、已經我部審核批準的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要有計劃地安排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和新上崗的衛生技術人員到我部確定的培訓基地進修培訓,其中2006年9月1日后新上崗的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在培訓基地接受不少于2個月的崗位培訓,并獲得《衛生部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否則將不能從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的有關技術工作。
四、被確定為培訓基地的各有關機構也要認真加強生殖醫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建立并逐步完善培訓和自查制度,不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在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基礎上,完成好培訓工作。
附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及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認可標準及管理規定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申請表
二○○六年二月七日
附件:
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及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認可標準及管理規定
為規范和促進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加強對上述技術應用的管理與監督,提高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依據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兩個《辦法》)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標準和規定。
一、培訓基地認可標準
1、經衛生部審核批準具有正式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并規范開展上述技術2年以上。
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定的婦產科或相關學科碩士或博士學位授權點,或省級以上重點學科或實驗室。
3、近3年來獲得過至少1項省級及以上相關課題的科技獎勵,或承擔至少2項省級及以上相關學科科技計劃課題。
4、近2年來舉辦過本學科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并承擔過不少于50人月的上述技術的進修培訓任務,且培訓效果良好。
5、能夠按照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范》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以下簡稱《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在批準的項目范圍內規范開展相關技術工作,且無任何違規行為,實施的相關技術數量能夠滿足培訓要求。其中,申請作為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以下簡稱IVF-ET)培訓基地的機構開展IVF-ET不少于500個周期/年,其中,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以下簡稱ICSI)不少于120周期/年;申請作為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以下簡稱AID)培訓基地的機構開展AID不少于200個周期/年;申請開展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以下簡稱PGD)培訓基地的機構開展PGD不少于10例/年;申請作為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的應具備同時接收10人以上培訓的實驗室。
6、有專人負責技術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機構負責人有相應學科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有合理的師資隊伍和現代化教學、實驗設備和條件。
二、申請、審批程序
1、擬申請成為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的機構,應填寫《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申請表》,經所在單位批準同意后,由所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于每年3月前報衛生部科教司。
2、衛生部接到申請后應于30個工作日內組織專家進行書面或實地評審,評審認可結果由衛生部公布。
3、培訓基地實地評審工作可結合每兩年一次的校驗工作同時進行。
4、經評審認可的培訓基地授予《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名稱。
三、培訓基地職責
1、面向全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人類精子庫技術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培訓內容應側重本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
2、面向全國已經審核批準開展上述技術機構的在職人員開展管理和技術的崗位培訓活動;面向已經納入本省規劃的、擬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的人員開展管理和技術崗位培訓活動。
培訓內容應側重在實施上述技術的管理規范、倫理原則、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方面。
3、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和接受進修學習計劃,并向社會公布。同時,可接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培訓任務。
4、認真組織培訓活動,規范培訓管理,嚴格考試考核制度,確保培訓質量。對經培訓合格的人員頒發《衛生部崗位培訓合格證書》。
5、每年12月底前將培訓基地總結、本年度開展崗位培訓情況匯總表和執行情況等材料報衛生部科教司。
6、培訓基地及其所在單位應不斷加強培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為培訓工作提供必要的設備和條件。
四、培訓基地管理
1、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或人類精子庫培訓基地在衛生部的指導下,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所在單位的領導下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
2、培訓基地應認真履行基地職責,接受相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舉辦的崗位培訓活動應嚴格遵循衛生部兩個《辦法》及其《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要求,使用衛生部規劃教材。
3、培訓基地舉辦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按照衛生部和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4、培訓基地組織的崗位培訓活動應按照成本核定收費標準,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5、培訓基地實行動態管理,結合每兩年一次的校驗工作進行重新評估。凡不能履行基地職責,教學質量差,實施上述技術存在違規現象,經校驗不合格或限期整改的,衛生部可隨時撤銷其作為培訓基地的資格。
五、此規定由衛生部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