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某一法律關系是否為雇傭法律關系,需要結合實體要件進行判斷。雇傭關系與合同關系有區別,法律責任也不同。法律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和承包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自身損害的歸責原則不同。雇員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只有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的人身傷害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勞動者的故意行為造成的,才能免除責任。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承包人在完成工程過程中造成的損害,即原則上由承包人自行承擔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選擇有過失的,定作人應當根據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勞動關系與合同關系的區別一般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判斷:
1。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直接提供勞務,合同的目的是完成工作成果,提供勞務只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提供勞務,那就是就業;如果工作的目的是完成工作成果,提供勞務只是完成工作的一種手段,那就是承包。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人身依附關系。雇員無權選擇如何安排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工作流程,雇主可以隨時干預雇員的工作;定作人和定作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雙方自始至終都是平等的,沒有個人依戀。定作人有權決定如何安排工作,定作人無權干涉。
3。獎勵決定的依據和風險是不同的。在雇傭關系中,報酬的確定是以市場勞動力的價格結合相應的行業標準來確定的。薪酬一經確定,員工一般可以長期獲得穩定數額的薪酬而不存在損失風險;而合同的薪酬則是根據自身的技能或生產規模、原材料價格等確定的,有時薪酬與材料價格相結合,而承包商必須承擔潛在損失的風險。合同義務是否可以轉移是不同的。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不得將勞動義務轉移給他人,但必須親自履行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中,承包人可以將承包的工作交給第三人,也可以與他人合伙完成,也可以請幫工一起完成。
5。在簽訂合同時,雙方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在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選擇勞動者時,根據勞動者的勞動技能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訂立勞動合同;在合同中,定作方選擇承包人的條件是承包人的技能、生產設備或者生產規模、信譽等能夠勝任本工程,承包人根據自己的技能或者現有條件,是否能夠完成本工程,訂立合同,以及能否獲得利益。
在此基礎上,梳理了為他人采伐林木是雇傭關系還是契約關系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在實踐中,當事人之間的書面勞動合同很少,因此判斷一種法律關系是否屬于勞動法律關系,需要結合實體要件來判斷。如果您對此有更多疑問,律師事務所將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貨幣補償算公攤面積嗎
2021-01-01商標侵權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8老字號申請認定程序法律規定
2020-11-16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3-25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外包的意義
2020-12-16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酒駕出車禍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2-17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