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如何認定?
依據《民法通則》相關條文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一般根據以下情況確定:
1、父母尚在的,父母是法定的監護人;
2、父母過世或無法擔當監護人的,可以由其父母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在地的居委會、單位委托親屬或朋友擔任監護人;
3、委托親屬或朋友擔任監護人時,雙方之間發生爭議的,由法院指定監護人。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1、當事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其主體資格的限制,無法承擔民事責任。雖然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承擔或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受到限制,但是他們或她們在侵犯他人權利或利益時應該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們或她們是不能擺脫成為民事被告的風險。不過雖然他們或她們是被告,但是承擔責任或部分責任的主體卻是他們或她們的監護人。
2、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侵權責任法》頒布以后,關于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監護人的責任有了新的規定,雖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層的價值觀變化還是很大的。新的條文如下: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在我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的認定如果父母健在,那對應的父母就是其法定的監護人,如果父母過世無法擔任監護人的話,可由其所在的居委會或者親屬作為其監護人。最后,如果對其監護人的認定還存在異議的,可以由法院裁定其對應的法定監護人。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什么時候產生滯納金,滯納金怎么計算
2021-03-22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買房注意購房合同的九個看點
2020-11-27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有關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的爭議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4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2021-02-09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爭議仲裁案代理詞
2020-12-19承包法對非法轉讓土地的規定的形式和處罰是什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