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經委、 國家計委《關于認真抓好企業扭虧增盈工作的報告》,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扭虧增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素質,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國家財經狀況根本好轉的重要措施。這次下達的扭虧增盈指標是國家指令性指標,要逐級落實,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完成。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領導,認真督促檢查,連續抓幾年, 抓出成效來。
各地區、各部門在扭虧增盈工作中,要注意掌握政策,不得以任何不正當手段搞假盈真虧。商業部門要在正確執行國家政策,搞好收購和供應的前提下,做好扭虧增盈工作。
財政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
關于認真抓好企業扭虧增盈工作的報告
一九八三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抓了扭虧增盈工作。許多地區和部門召開了專門會議,提出了扭虧增盈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并采取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有的地區還組織工作組,由負責同志帶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幫助企業扭虧增盈。一九八三年國營工業企業的虧損,比上年扭虧34.6%。除
北京、
青海、
湖南、
廣東、
四川、
黑龍江六省、市和煤炭部直屬企業未完成扭虧計劃外,其余二十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十一個工業部門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扭虧任務。總的情況是比較好的。
但是,扭虧增盈工作發展不平衡,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企業的虧損額仍然很大。二是盈利企業的盈利水平連年下降。三是有些單位領導對扭虧增盈認識不足,把企業虧損歸咎于客觀原因。有的企業政策性虧損掩蓋著經營性虧損,盈利企業隱藏著產品虧損。有的企業不是從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入手扭轉虧損,而是采取種種不正當手法轉移虧損。
為了切實做好扭虧增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 加強對扭虧增盈工作的領導。各級領導要把扭虧增盈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向扭虧增盈要效益、要財政收入。要堅決實行扭虧增盈首長負責制。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扭虧增盈工作,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負責;國務院各部門直屬企業的扭虧增盈工作,由部長、直屬局局長負責,行業的扭虧增盈工作,按企業隸屬關系由國務院主管部部長、 直屬局局長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廳局長負責;企業的扭虧增盈工作,由廠長、經理負責。所有虧損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扭虧不力,到期完不成國家下達扭虧任務的,要追究廠長、經理的責任,給以處分,直至就地免職。
二、 抓緊落實扭虧增盈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要繼續貫徹調整方針,加強行業規劃,調整產品結構和產品方向,防止盲目建設和盲目生產。 要認真總結和交流扭虧增盈的經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努力完成扭虧增盈任務。一九八四年扭虧增盈的任務是:在保證完成國家經濟計劃的前提下,所有經營性虧損到年底要基本消滅,政策性虧損要比上年減少,盈利企業要努力提高盈利水平。具體要求: (一)國營工業虧損企業要比上年扭虧30%,工業企業可比產品成本降低2%。 (二)國營商業虧損企業要比上年扭虧10%,商業企業的費用降低2.3%。(三)國營糧食企業的經營虧損,
要比上年減少9.5%,糧油工業、運輸企業全部消滅虧損。(四)縣以上供銷合作社,要比上年扭虧10%。(五)農牧、水產、農機供銷企業要比上年扭虧37%。(六)施工企業要比上年扭虧46%。 一九八四年分地區、 分部門的扭轉虧損、降低成本(費用)計劃指標如附表,這是國家的指令性指標,各地區、各部門要層層落實到企業,保證完成。
三、 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企業扭虧增盈。企業扭虧增盈,關鍵是要繼續搞好企業整頓,提高企業素質。同時,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使扭虧增盈工作抓出成效:(一)凡消耗高、虧損大、年虧損額超過工資總額的企業,除煤礦外要停產整頓,先停止供應能源和原材料,銀行停止
貸款,然后研究解決辦法。(二)對虧損企業,凡在規定限期內扭虧為盈的,原核定的當年虧損補貼照給,當年盈利留用,第二年實現的利潤按正常辦法處理。到期不能扭虧的,停止發給虧損補貼,并實行關停并轉。凡有經營性虧損的企業,不能發給整頓驗收合格證。(三)對一些有條件的企業,要采取積極措施,同生產優質名牌產品的企業實行聯合、協作,進行技術改造,改產優質名牌產品。(四)對政策性虧損,由財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逐戶核定虧損限額,實行定額補貼或總額控制,超虧不補,減虧分成。(五)財政部、國家經委(83)財企字372號文下達后,新發生的虧損戶和老虧損戶新增加的虧損額,除特殊情況可按企業隸屬關系,分別報經財政部、 國家經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外,一律不給補貼。(六)對市場急需的短線名牌產品,因設備不配套、工藝技術落后造成虧損的,可將核定的當年虧損指標提前撥給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七)商業、供銷社、外貿企業收購農副產品、工業品應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切實整頓各種不合理的價外補貼、加價和對農副產品“返還利潤”等辦法。(八)完不成全年扭虧任務的企業,當年不發放獎金。提前扭虧為盈的企業, 可給予表揚和獎勵。
四、 狠抓盈虧大戶和盈利企業的虧損產品。對本地區,本部門的虧損大戶,應列為企業整頓的重點,逐戶分析虧損原因,派得力干部下去,幫助企業限期扭虧。對那些產品無銷路、轉產無條件、改造無出路、長期虧損的企業要關閉。同時,要狠抓本地區、本部門的盈利大戶,這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財政收入的關鍵。對所有盈利企業,都要核定降低成本、費用指標,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完成國家下達的財政上繳任務。要按市場需要組織生產,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盈利水平要盡快達到本企業的歷史最好水平,爭取趕超全省或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對盈利企業中的虧損產品,要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地分析排隊,分別情況制定扭虧規劃,單獨考核,采取積極措施扭轉虧損,決不允許長期以盈包虧。
五、 嚴肅財經紀律。各地區、各部門對所屬企業,每年要進行一、兩次財務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違反財經紀律的企業,除應補交侵占的國家收入外,還應依法處以罰款,由企業自有資金支付。對于責任人員,應根據情節輕重和態度好壞, 給予行政處分;對于直接責任人,還應停發當年獎金,并處以不超過本人三個月工資的罰款。財會人員如參與違紀活動,或不抵制、不揭發的,應與直接責任人員負同等責任。對檢舉、揭發人進行打擊報復的,則應加重處理。對觸犯刑律的,交司法機關依法懲處。各地區、各部門在扭虧增盈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掌握政策,不得以任何不正當手段搞假盈真虧。商業部門要在正確執行國家政策,搞好收購和供應的前提下,做好扭虧增盈工作。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