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護理費賠償
[條文]
第二十一條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主旨]
本條是關于護理費賠償標準的規定。條文分為四款,對護理費賠償的有關問題制定了較為詳盡的規范。
1.規定護理費賠償的基本原則和確定依據;
2.規定護理費的具體計算標準和方法;
3.規定確定護理期限的計算方法;
4.規定護理級別的確定。
[釋義]
(一)護理費的概念與分類
護理費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損害,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護理而支出的費用。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損害之前,生活能夠自理,本來無需支出該費用,因為遭受損害,不得不支出此筆支出,這筆支出對于受害人來說,是一項財產損失。該損失是因為加害行為引起,兩者之間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故加害人應當就其侵權行為對該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護理費按不同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首先,依據護理期間的不同,可以把護理費分為三類。一是受害人在治療期間,需要他人幫助而付出的護理費;二是受害人在傷情治愈后的康復期間,需要他人幫助而付出的護理費;三是受害人因殘疾而永久性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長期持續幫助而支出的護理費。對于這三類護理費用,本司法解釋都明確規定賠償義務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需要注意的是,在受害人住院治療期間,醫院統一安排的護士護理的費用,因為已納入醫療費的范圍,因而應列入護理費。
其二,按照護理人員的不同,也可將護理費分為三類。一是聘請專門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的護理費用;二是受害人的親屬或配偶進行護理的護理費;三是受害人雇傭其他人員進行護理的護理費。按照本司法解釋的規定,對于此三種護理費,是否均應賠償,存在爭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也有不同的規定和態度。例如,日本曾有判例認為,在親屬進行無償的看護時,由于是一種親情的體現,因此受害人并沒有支付費用,也不存在損害,所以不能請求加害人支付費用。我國臺灣地區也有相似的判例。不過,現在的判例和學說都認為,受害人的親屬和配偶進行看護時,雖然表面上沒有支出費用,但是,這種看護活動仍然具有金錢價值,此種出于親情的行為不能施惠于加害人,所以加害人也應當支付費用。
(二)護理費賠償的一般原則
在人身損害賠償中護理費的賠償是一個常見的賠償項目,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在本條對護理費的賠償作出規定,可以確立統一、明確的司法標準,有利于保護賠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關于護理費的賠償,我國先前的一些規范中作出過一些規定。一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經醫院批準應以當地的一般臨時工的工資標準為限。”二是國務院1991年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對護理費進行賠償,在第三十七條明確了賠償標準為“傷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無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三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條規定對“陪護費”進行賠償,陪護費的計算期間只限于患者發生醫療事故后的“住院期間”,在其計算標準上實行“一刀切”的方式,均以上一年度事故發生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為標準按日計算。顯而易見的是,這些規定在適用范圍上缺乏統一性,而且在計算標準上也不一致,這不利于對有關賠償權利人的保護。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施行后,各級人民法院必須嚴格貫徹本條的規定,依據該規定為標準來確定護理費的賠償。
在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護理費的確定應當注意護理費賠償的前提,即受害人受到損害,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人進行護理。這樣的證明,應當有醫療單位或鑒定機構的明確意見。證明需要陪護的,予以賠償,沒有必要的,則不予賠償。賠償的一般原則,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是采取對實際的損失予以全部賠償的原則。司法解釋規定 “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正是這一原則在條文中的體現。
(三)護理費的計算標準
根據上述的原則,護理費數額是由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護理人數、護理期限這三個要素綜合決定的。
1.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此要素,應分三種情形區別考慮。第一,護理人員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這里所指的護理人員,是指雇傭或專職護理人員之外的人員,主要是指配偶和親友。由這些人員進行護理的,如果護理人員有收入,護理費按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第二,護理人員沒有收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對于此種情形,無論受害人是否實際支付給護理人員以報酬,也不管其支付多少,均統一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之所以作此規定,理由如前所述。第三,受害人雇傭護工的,其計算方法與第二種情形相同。
2.護理人數。護理人數的多少,即關系到對受害人能否適當的照顧,又關系到賠償義務人賠償護理費的數額,十分重要。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多于一人,具體可以參照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的明確意見,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3.護理期限。護理期限,是指對受害人進行護理的時間長度。由于受害人受害程度的不同,在護理期限亦應作出區分。一是一般原則,計算到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為止;二是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是最長不超過二十年。在實踐中,還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如果受害人實際需要的護理期限,超過了法院判決的期限,甚至超過了二十年的最長期限,就超過期限的護理費,受害人是否有權請求賠償?對此問題,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十二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據此規定,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經審理認定賠償權利人確實需要繼續護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第二,相應的問題是,如果受害人實際被護理的期限短于法院判決確定的期限,例如,受害人在此期限內康復已無需護理,或者在這個期限未滿時受害人就死亡的,而賠償義務人一次性已經支付了該期限內的全部護理費,多余的護理費是否應當返還?對此問題,學者的觀點認為,由于判決中確定的護理期限是法官基于法律的規定在自由裁量權的范圍內作出的,受害人基于法院的判決一次性取得該筆護理費的,受害人或者其繼承人無需負返還的義務,對于賠償義務人的請求,法院不應給予支持。
(四)護理級別的確定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受害人定殘后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并結合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護理級別是確定護理費數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而護理級別又是由受害人的護理依賴程度和配置殘疾輔助器具情況決定的。
護理依賴程度就是指被護理人對護理人在生活上的幫助的依賴程度。依照1996年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的《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的規定,護理依賴指傷、病致殘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賴他人護理。生活自理范圍主要包括下列五項:(1)進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動。護理依賴的程度分為三級:完全護理依賴,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5項均需護理者;大部分護理依賴,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5項中有3項需要護理者;部分護理依賴,指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上述5項中有1項需要護理者。
配制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是指致殘的受害人在配制殘疾輔助器具后,在多大的程度上恢復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根據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在受害人致殘后,賠償義務人要承擔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責任,因此,當配制了殘疾輔助器具后,當時能夠不同程度地恢復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其護理依賴程度降低,護理級別也相應較低,護理費相應減少。
護理級別的確定,依照衛生部頒布的《醫院工作制度》的規定,應根據病情或殘疾等級分為四級,即特別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于雙俠、郝銀飛等的任免)
2010-02-26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08-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8)
2018-09-18宗教事務條例(2017年修訂)
2017-08-2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