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條 任何人發現火災時,都應當立即報警。任何單位、個人都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嚴禁謊報火警。
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該公共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有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
發生火災的單位必須立即組織力量撲救火災。鄰近單位應當給予支援。
消防隊接到火警后,必須立即趕赴火場,救助遇險人員,排除險情,撲滅火災。
【釋義】本條是關于公民發現火災具有報警義務、火災發生時現場工作人員、鄰近單位以及消防隊如何處理的規定。
第一款是關于任何人發現火災都應當立即報警、對報警人應當提供便利以及不得謊報火警的規定。
火災的危害十分嚴重,一經發生往往給人民和社會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在和平年代里,火災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災害,因此積極地預防火災的發生,一旦發生火災及時地組織撲滅火災是十分重要的。在火災發生時,及時報警是及時撲滅火災的前提,這對于迅速撲救火災、減少火災損失具有重要作用。本法在總則第五條中就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將報告火警作為公民的法定義務,同時,本款規定“任何人發現火災時,都應當立即報警”。這里所說的“立即報警”是指立即直接地或者運用最有效、便捷的通信交通工具向消防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這種規定是世界各國消防法律規定的通例,如德國、日本、俄羅斯等許多國家均規定:任何人當其發現火災或得知火災消息而他本人又不能將火災撲滅時,都有義務立即向火災報警中心或警察機關報警。為了保證一旦發生火災,能將火災情況及時向消防部門報,我國將119作為報警專用電話號碼,在許多消防宣傳品和消防用具上還明顯標注了火警電話號碼或者其他消防標志,這對于公民發現火災后及時報警具有積極意義。本款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攔報警。這里所說的“無償為報警提供便利”是指為報警人提供報警所需要的通訊、交通或者其他便利時,不得收取費用或者報酬?!安坏米钄r報警”是指對報警人的報警行為,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止。由于火災是一種具有非常嚴重破壞性的災害,所以消防隊處在隨時待命、隨時出動的狀態,一經接到火警報告,消防隊將立即趕赴現場,對公民或者單位的報警,1996年公安部發布的《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條令》中明確規定,消防調度指揮中心或者接警的消防中隊必須準確受理報警,問清失火單位的名稱、地址、燃燒物性質、有無被困人員和爆炸、毒氣泄漏、火勢情況、報警人的姓名、電話號碼等。對接到的非責任區報警,消防隊應當及時報告調度指揮中心,按照指令出動,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行出動,同時報調度中心。如果火災是謊報的,勢必造成消防隊的錯誤出動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并會對社會秩序造成一定影響,甚至影響到對其他火災的及時撲救,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法律同時規定,“嚴禁謊報火警”。這里所說的“謊報火警”是指故意以虛構的事實向有關部門報告發生火災的情況。如行為人為了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或者出于惡作劇取樂,以及為了報復陷害別人,以別人的名義謊報火警等行為。如果行為人不是故意謊報而是由于某種原因錯報火警的,不屬于謊報火警。根據本法規定,對謊報火警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追究責任。
第二款是關于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該場所的工作人員的職責的規定。
根據本款規定,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該公共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有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這里的“公共場所”是指有公眾聚集的場所,如:歌舞廳、影劇院、禮堂、俱樂部等文化娛樂場所,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文化體育場所,賓館、飯店、商場等商業、飲食服務業場所,火車站、候機樓、地鐵等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等。在上述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由于人員眾多,所以容易引發惡性事件,在這些場所中一般都設有滅火、救生、疏散人員的設備、設施、通道等。該場所的工作人員熟悉和了解這些設施、設備、通道的設置、使用情況。因此法律規定,該公共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有疏散群眾的義務,這里所說的“現場工作人員”是指該場所在火災發生時在現場擔負工作的人員,包括該場所的領導人,也包括普通的工作服務人員。只要是該場所在場的工作人員,在發生火災時就有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責任,而絕不允許在災害面前臨陣脫逃,自行逃生?!敖M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是指現場工作人員在火災發生時,有組織、有順序地引導在場群眾盡快通過安全出口或者通道脫離險區至安全地帶。
第三款是關于發生火災時,發生火災的單位及鄰近單位的職責的規定。
根據本款的規定,發生火災的單位除應當立即報警以外,還必須立即組織本單位或者其他人員撲救火災,不能對發生的火災坐視等待,應當及時搶救被困人員和國家、集體或者個人的財物。本款還規定,“鄰近單位應當給予支援”,這是指與發生火災單位毗鄰的單位,在發現火災后,應當對發生火災單位進行滅火給予必要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援,如提供水源、滅火器材、工具以及人員等。
第四款是關于消防隊接到火警后的職責的規定。
根據本款規定,消防隊接到火警后,必須立即趕赴火場,救助遇險人員,排除險情,撲滅火災。根據《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條令》的規定,“公安消防中隊執勤人員,聽到出動信號,必須按照規定著裝登車。消防車駛離車庫時間不得超過一分鐘”,“公安消防中隊應當迅速、準確、安全地奔赴火場”。俗話說“水火無情”,消防隊早到火場,對挽救遇險人員的生命、挽回國家和人民財產的損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消防隊在接到火警后立即趕赴現場是其職責的基本要求。根據本款規定,消防隊到達現場后,應當擔負以下任務:(一)“救助遇險人員”,在火災撲救中,要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當火場遇有人員受到火勢威脅時,必須首先搶救人員,搶救被困人員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當充分利用建筑物內外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門窗、避難層等和現場的舉高車輛、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器材進行施救;第二,搶救被困人員時應先設法穩定人員情緒,防止擠傷、踩傷或者跳樓。進入燃燒區內搶救被困人員時,要布置水槍掩護,并仔細搜索各個部位。對受傷和可能遇難的人員,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予以處置;第三,搶救人員應當注意自身安全,配備可靠的安全設施,編組搶救不得少于二人。(二)“排除險情,撲滅火災”,這是指在搶救人員的同時,也應當采取相應的滅火措施;當不控制火勢、不排除險情就難以解除對人員威脅時,應當集中力量控制火勢,排除險情。在撲救火災過程中應當積極疏散和保護物資,努力減少損失。應當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受到火勢威脅的物資和妨礙滅火救人的物資應當予以疏散。遇有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或者貴重的儀器設備、檔案資料及珍貴文物受到火勢威脅時,應當首先予以疏散;第二,對難以疏散的物資,應當采取冷卻或者使用不燃、難燃材料遮蓋等措施加以保護;第三,疏散物資要在火場指揮員統一指揮和著火單位的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的配合下,根據輕重緩急,有組織地進行;第四,從火場搶救出來的物資要嚴格檢查,防止夾帶火種引起燃燒,并指派專人負責看護。應當指出的是,排除險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徹底撲滅火災,因此在排除險情的同時,還必須采取各種必要的手段,積極滅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2017修訂)
2017-02-24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6年修訂)
2016-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修正)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再次答復
1991-03-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登記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國務院關于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2009-09-17全民健身條例
2009-08-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