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清潔生產實施的監督;可以按照促進清潔生產的需要,根據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標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規定限額的污染嚴重企業的名單,為公眾監督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提供依據。
【釋義】 本條是對在媒體上公布污染嚴重企業的名單的規定。
在媒體上公布污染嚴重企業的名單,也稱“黑名單制度”。 根據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標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規定限額的污染嚴重企業的名單,有利于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工具,促進企業增強污染預防的觀念,形成有利于推動清潔生產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國外的實踐證明, “黑名單制度”可以發揮較好的作用。比如,在加拿大,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如何,企業十分害怕被列入“黑名單”, 由于政府是通過傳媒包括互聯網予以公告,一旦被列入“黑名單”,該企業的形象和聲譽會受到巨大的不利影響,可謂臭名彰顯。對于股票上市的企業而言,其股價必然大跌,嚴重影響其今后的融資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而言,也可能因被政府出示黃牌警告面臨著難以繼續經營的風險。為此,本法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明確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促進清潔生產的需要,根據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標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規定限額的污染嚴重企業的名單。根據本法規定,企業一旦被列入黑名單,就要接受廣大公眾的監督,廣大公眾有權監督污染嚴重的企業是否減少了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從而為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壓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決定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2012-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1990-09-07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3-2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宗教事務條例(2017修訂)
2017-08-26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