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2001〕62號,以下簡稱《批復》)精神,確保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以下簡稱“二代證”)工作的順利實施,現制定全國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根據國務院《批復》要求,換發二代證工作總體目標是:從2001年底至2005年,力爭用4年時間完成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換發證件工作。其中,2001年底選擇部分經濟發達地區進行試點;2002年在部分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和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開展換發證件工作;2003年起全面啟動換發證件工作。
二、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1年7月至12月)。主要完成換發二代證的各項準備工作,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證法》(以下簡稱《公民身份證法》)的報審工作;二是制定二代證《技術標準體系》;三是通過公開招標或公平議標,選擇、確定承擔制卡任務的生產廠家:四是樣證的設計、報審;五是信息采集設備、制證設備和讀寫機具的選型推薦;六是制定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和網絡建設工作方案;七是培訓教材的編寫及試點單位的技術培訓;八是證件工本費標準的核定;九是對制證中心(所)進行壓縮調整。
(二) 換發證試點階段(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具體啟動時間要待法規通過和根據國產芯片進展情況而定)。選擇浙江省湖州市、廣東省深圳市進行換發證的試點,計劃完成80萬人的試點換發證任務。
試點工作由全國換發二代證辦公室會同試點單位共同組織,按照二代證制發的業務、技術要求,對信息采集、網絡傳輸和證件制作進行綜合性試驗,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項技術標準和管理措施,為全國換發二代證工作探索積累經驗。
(三)集中換發證階段(2002年6月至2005年底)。2002年上半年,部署各地做好換發二代證的各項準備工作;2002年下半年在直轄市、省會市和各省、自治區的經濟發達地區開展換發證工作,同時為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換發二代證;2003年起,全面啟動換發證工作,同時停止制發“一代證”。全國集中換發二代證期間,共完成約8億公民的證件換發工作,平均每年達2億人。
(四)總結階段(2006年2月至6月)。二代證換發工作結束后,各地公安機關要認真做好總結,對在換發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三、準備階段的幾項主要工作
(一)《公民身份證法》報審工作(2001年9月至12月)。今年9月下旬將《公民身份證法》送審稿報送國務院,建議國務院盡快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同時抓緊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的修改工作。
(二)二代證《技術標準體系》和相關標準及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2001年6月至2002年底)。
二代證《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要列入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研究項目。對已列入今年的標準計劃項目,要抓緊按時完成。條件尚未成熟的項目,應抓緊研究制定,列入2002年度公共安全行業標準計劃。
(三)選擇確定制卡生產廠家(2001年8月至10月)。為充分利用國內現有制卡生產線,對符合安全管理、技術和資質要求的制卡生產廠家,由公安部采取公開招標或公平議標的辦法,確定2至3家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承擔制卡生產任務,由公安部實行監管。生產能力不足部分,由公安部所屬身份證研制生產單位抓緊組織引進設備,安排生產。
(四)樣證設計和報審工作(2001年8月至10月)。抓緊完成二代證的樣證設計、制作和審定工作。
(五)完成制證設備、信息采集設備和讀寫機具的選型推薦工作(2001年9月至10月)。公安部負責制證設備、信息采集設備和讀寫機具等設備技術標準的制定和選型推薦工作。屬于二代證專用設備的,由公安部制定技術標準、公布實行,組織定購。通用設備由公安部推薦設備型號,提出技術標準和列裝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按照政府采購的要求,組織采購。
(六)制定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和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2001年9月至2002年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和網絡建設方案,以及制證管理系統技術方案,由公安部制定(2001年內完成)。各地公安機關根據換發二代證工作進展情況,按照技術方案的要求,于2002年底前全部完成。
(七)業務、技術培訓工作(2001年11月至2002年底)。培訓范圍主要是公安機關的各級戶政、證件管理人員和制證技術人員。培訓分兩級組織實施,公安部負責省級(2002年7月前完成)和試點單位(2001年11月前完成)的業務、技術培訓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負責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培訓工作。
(八)證件工本費收取標準的核定工作(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公安部會同國家計委、財政部先制定試點地區的工本費收取標準,再根據試點情況,制定全國的工本費收取標準;同時,研究制定對貧困地區的貧困居民收費減免后由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制發證經費補助的辦法。
(九)壓縮調整制證單位(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對全國現有的127家居民身份證制作中心(所)進行壓縮調整,省(自治區、直轄市)制證中心保留,調整后全國共設31家制證中心。人口在6000萬以上的省,可以保留1家制證所;人口在8000萬以上的省,可以保留2家制證所。制證所的設置要布局合理,并報公安部備案。
制證中心(所)是治安(戶政)管理的組成部分,必須納入治安(戶政)部門管理。
四、各級公安機關的職責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負責組織、領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換發二代證工作。治安(戶政)管理部門,負責居民身份證的日常管理和查驗、核查工作;對制證材料的定購和監督管理工作;管理、指導技術制證工作;負責密鑰和制證信息數據庫的管理;負責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公民身份號碼的編制和管理工作;接受報送的制證信息,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對公民身份號碼檢索重號和糾錯后,授權制證中心(所)進行制證;證件制作完畢后,負責檢查、驗收和發放工作。
居民身份證制作中心(所)。根據治安(戶政)管理部門的授權,承擔技術制證工作;負責對人像信息、指紋信息的采集、壓縮、傳輸和處理的技術指導工作;負責建立證件制作信息管理數據庫,利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對制證的全程進行監督管理和檢索公民身份號碼的重、錯號問題,并向治安(戶政)管理部門報告。
(二)地、市公安局。負責本地、市居民身份證的日常管理和查驗、核查工作;負責對本地、市制證信息的技術處理和技術審查;負責對人像信息、指紋信息的采集、壓縮、傳輸和處理的技術指導;本地、市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庫的更新、維護;公民身份號碼檢索重號和糾錯,確保公民身份號碼在本地、市內無重、錯號后,將制證信息報送省級居民身份證管理部門。
(三)縣、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負責對派出所報送的制證信息進行審核、簽發工作;負責公民身份號碼編制、管理和檢索重號、糾錯工作,在確保證件信息準確的前提下,簽發并報送地、市公安局;對尚未建立公安派出所的鄉鎮,加強業務、技術指導,并完善戶口管理資料;對尚未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派出所,應采取積極措施,抓緊配備計算機或在縣、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確保換發證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公安派出所。負責受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公民身份證工作;證件的信息采集、發放和管理工作;核準戶口資料后,本人應在《常住人口登記表》上簽字確認,確保《戶口簿》、《常住人口登記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與制證信息一致;確保采集的人像和指紋信息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繼續做好公民身份號碼的清理糾錯工作,確保本所內公民身份號碼的準確、無誤;證件發放時,核驗持證人的指紋與證件內存指紋一致,才可以將證件發給公民。
五、設備配置與經費保障
(一)設備配置。由公安部制定設備配置標準,提出設備推薦型號和技術要求,各地統一組織政府采購或根據政府采購的要求,自行組織定購。制作中心(所)配置制證設備,主要包括:計算機(小型機)、數據庫和各種服務器,激光打印機、平壓機、沖切機、讀寫機具等設備。地、市公安局和縣(市)公安局配置系統設備,主要包括:計算機、數據庫和服務器及計算機外設等。公安派出所配置信息采集設備,主要包括:計算機、指紋采集器、數碼相機、掃描儀、讀寫機具和光盤刻錄機等設備。具體配置標準,另行發文通知。
(二)經費保障。各地公安機關應將換發二代證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由同級財政部門予以保障。主要費用包括:地(市)公安局、縣(市)公安局、派出所各種設備的購置費;制證中心(所)的基本建設資金、設備購置費、維修費、人口信息系統升級改造費、制證系統購置費、制證材料費、培訓費、辦公費和證件制發、管理等經費。
(三)證件工本費的管理。各級公安機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專款專用”等規定,收取的證件工本費全部上繳國庫。所需的辦公、制發證件等經費,由公安機關按實際需要編制預算,由同級財政部門予以保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公安部成立由羅鋒副部長任組長,治安管理局、裝備財務局、科技局、信息通信局、第一研究所有關領導參加的換發二代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顧問組和辦公室,辦公室作為日常辦事機構,治安管理局居民身份證件管理處與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編制20人,分為綜合、技術保障和協調安全3個組,具體負責換發二代證的各項工作。
各地公安機關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和支持,成立由政府主管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的換發二代證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辦事機構由公安機關的治安、戶政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并相應增加人員編制,具體負責換發二代證的組織和指導工作。各級公安機關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解決好人、財、物和技術保障;在換證工作中,加強檢查督促,狠抓落實,及時掌握和報告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經驗。
(二)周密部署,合理安排。各地公安機關應嚴格遵照國務院的《批復》精神,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開展工作。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換發二代證工作具體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要落實工作責任,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要通過加強有關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有關技術,信息采集和技術制證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要研究并解決集中換發證期間“一代證”與“二代證”的銜接和并行使用問題,并充分利用換發二代證的有利時機,完善戶籍管理資料,促進人口信息系統的建設。要注意統籌安排各項工作,不要使日常戶政管理工作受到影響。
(三)廣泛宣傳,發動群眾。換發二代證工作,牽動千家萬戶,涉及到許多部門的工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地公安機關要依照公安部印發的《關于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工作宣傳提綱》,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介和其他形式深入宣傳、發動群眾,做到家喻戶曉,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配合,提高群眾的換證、用證意識,推動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其部隊臨時處于對方領土的地位的協定》的決定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拉脫維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上海市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05-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0-01-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
2008-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
2008-08-01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20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