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審計人員的審計抽樣行為,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從審計對象總體(以下簡稱總體)中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jù)測試結果,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審計方法,包括統(tǒng)計抽樣方法和非統(tǒng)計抽樣方法。
第三條 審計人員應當運用專業(yè)判斷,決定采用統(tǒng)計抽樣或非統(tǒng)計抽樣方法,以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
第四條 審計人員在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可以運用審計抽樣方法。
第五條 審計抽樣通常不適用于下列情況:
(一)以檢查總體完整性為目的的;
(二)審計事項總體數(shù)量較少的;
(三)單筆業(yè)務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
(四)可接受檢查風險過低或要求審計保證程度過高的;
(五)有特殊風險或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
(六)使用審計抽樣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
第六條 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抽樣方法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并考慮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指審計人員依據(jù)樣本測試結果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對總體進行詳細審計所形成的審計結論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第七條 審計人員在確定樣本規(guī)模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審計目標;
(二)總體及抽樣單位;
(三)可接受的審計檢查風險;
(四)可容忍誤差;
(五)預計總體誤差。
第八條 審計人員在確定總體時,應當保證總體項目的完整性和相關性,對于特殊或異常事項應當從總體中剔除,單獨實施檢查。
第九條 審計人員對于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層次組成的總體,應當實施分層抽樣。
第十條 審計人員在設計樣本時,應當考慮抽樣風險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審計人員可接受的抽樣風險越低,需要的樣本量越大。符合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是指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實質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為計算的檢查風險水平。
第十一條 可容忍誤差是指審計人員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標,所愿意接受的總體的最大誤差。審計人員應當根據(jù)審計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可容忍誤差。符合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個數(shù)表示。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金額表示,其金額不能超過總體的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條 預計總體誤差是指審計人員對總體的誤差的一種預先估計。審計人員通常可以根據(jù)以往審計的情況、被審計單位經(jīng)營和管理環(huán)境的變化、內(nèi)部控制的評價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等,來確定審計對象的預期誤差。
第十三條 審計人員可以運用統(tǒng)計公式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所需樣本量。
第十四條 審計人員選取樣本時,應當充分考慮樣本的代表性,保證總體中的所有抽樣單位具有均等的被選取機會。
抽樣單位可以是金額單位,也可以是實物單位或其他單位。
第十五條 審計人員可以采用統(tǒng)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也可以運用專業(yè)判斷,采用非統(tǒng)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
第十六條 審計人員采用統(tǒng)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時,可以運用下列方法:
(一)隨機選樣,即對總體或每一層次內(nèi)的所有項目,按隨機規(guī)則選取樣本;
(二)系統(tǒng)選樣,即先根據(jù)總體數(shù)量和所需樣本規(guī)模,計算出抽樣間隔,然后隨機確定選樣起點,按照間隔、順序選取樣本。
第十七條 如果總體特征不適合進行統(tǒng)計抽樣,或者采用統(tǒng)計抽樣會降低效率時,審計人員應當采用非統(tǒng)計抽樣。
第十八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jù)測試目標,對選取的樣本實施恰當?shù)膶徲嫹椒ā?/p>
第十九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發(fā)現(xiàn)選取的樣本不恰當,應當選擇替代樣本進行審計。
審計人員按設計的方法選取了樣本后,不能按個人意愿取舍,應當保證樣本的真實性。
第二十條 審計人員所抽取的樣本無法實施實質性審查,或采用替代審計方法也不能實施審計的,應當將該樣本視為誤差。
第二十一條 審計人員對樣本實施必要的審計后,應當按下列步驟評價抽樣結果:
(一)分析樣本誤差;
(二)推斷總體誤差;
(三)重估抽樣風險;
(四)形成對所審計事項的審計結論。
第二十二條 審計人員在分析樣本誤差時,應當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誤差存在的條件,分析誤差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測試目標和其他審計事項的影響,考慮誤差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直接影響。
第二十三條 對具有共同特征的樣本誤差項目,審計人員應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追查誤差形成的原因,并單獨進行評價。
第二十四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jù)樣本誤差,采用適當?shù)姆椒ǎ茢嗫傮w誤差。
第二十五條 如果推斷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經(jīng)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審計人員應當增加樣本量或采用其它審計檢查方法。
第二十六條 審計人員應當根據(jù)抽樣結果對總體特征作出評價,就所審計的事項作出結論。
第二十七條 審計人員不能對以抽樣結果推斷的總體差錯提出直接的處理處罰意見,而應當對需要處理處罰的具體事項作進一步審查,以收集客觀、相關、充分、合法的審計證據(jù)。
第二十八條 本準則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準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2修正)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xié)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時間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的決定
1987-04-1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法
1994-07-05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xié)商選舉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法(2001修訂)
2001-03-15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民用核安全設備監(jiān)督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關于印發(fā)《醫(y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的通知
2014-03-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升級為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發(fā)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養(yǎng)老服務業(yè)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水利事業(yè)費管理辦法
2000-03-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農(nóng)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guī)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qū)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