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 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依照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工會會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或者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章程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
國家保護工會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釋義】 本條規定了工會的根本活動準則和國家保護工會的合法權益的原則。
我國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國境內的一切個人和組織都必須在憲法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也就是說,憲法是一切個人和組織的根本活動準則。工會作為一個社會團體,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必須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開展活動。本條條文中規定的工會“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指的是工會活動要遵循憲法規定的基本原則,而其中規定的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工會必須遵守的最重要的根本活動準則。也正是基于這一點,修正草案進一步具體規定,工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關于工會的根本活動準則,主要應當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工會活動應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勞動者或者職工群眾的利益,無論是工資福利、勞動條件或精神生活上的滿足,歸根到底是受生產力發展制約的,是受經濟發展制約的。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擺脫落后,使國家的力量增強起來,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才能使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真正得以改善。因此,發展是硬道理,是中心任務,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保持穩定,都是為了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進而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從維護職工利益的角度來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社會生產力,就是對工人階級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代表和維護。因此,工會的全部工作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全局,服從、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來開展。這是全國人民的總體利益,也是工人階級的總體利益,是職工群眾實現其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的根本保證。經濟不發展,職工的一切福利都難以增長,因此,不能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講工會工作,不能離開發展講保障,不能離開改革講維護。工會應當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護和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眾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應當把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工會服務于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的主要手段。
工人階級作為國家的領導階級,是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力軍。工會作為國家領導階級的群眾組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統一起來,是工會在整個社會主義時期的活動準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但是,工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指的是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不是一項具體工作。工會不是黨組織,不能對改革和建設實施政治領導;工會也不是政府,不能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實行宏觀調控和總體規劃。工會是一個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開展工作的著力點應當放在做好人的工作上,即履行好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個基本職責上,通過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職工投身改革和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從而積極完成各項生產和建設任務,推動生產力發展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因而,工會主動加大協調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的力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理順職工情緒,調動職工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使職工能夠在經濟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這實際上就是為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服務。從根本目的上看,工會突出了對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二,工會應當堅持黨的領導。
工會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的實質,是廣大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和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的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是一種政治性質的關系,其關系處理原則應該是:堅持工會接受黨的領導和工會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相統一。
工會必須接受黨的領導,是由我國工會運動的性質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的工會運動,是一種爭取工人階級徹底解放的工會運動,這一運動不僅要爭取和維護工人的現實和具體的利益,而且還要爭取工人階級的社會解放。為實現這一目標,工會組織必須接受黨的領導。這是因為,從兩個組織的性質上看,工會和黨都是工人階級的階級組織,但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群眾性是工會的基本特點;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組織,先進性是黨的基本特點。工會運動作為一個階級的行動,僅靠一種自發的和散漫的群眾運動是無法實現的,只有接受具有著明確的綱領和嚴格紀律的黨的領導,工會運動才能作為一個階級的自覺的運動。從我國工會運動歷史看,中國工會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壯大起來的。接受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的一種歷史的選擇。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工會的存在是必然的、長期的,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就必須加強和改善對工會工作的領導,發揮工會的作用,通過工會這個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把廣大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具備兩個相互聯系的必要條件:一是通過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建立起工人階級先鋒隊與工人階級群眾組織之間的正確關系,以保證工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工會只有自覺地接受黨的領導,才能保證自己堅定的政治方向,工會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重大的問題要請示同級黨委討論決定;一是通過工會自身的改革和建設,建立黨領導的工會與職工群眾之間的正確關系,實現工會組織群眾化和民主化,真正得到廣大職工的支持、擁護和信賴。這兩個條件中,有一個條件受到破壞,都不可能有黨對工人運動的領導,都將對整個社會主義事業造成災難性的后果。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脫離群眾,就是沒有能夠同絕大多數群眾保持牢固的聯系。工會作為黨聯系廣大職工群眾的橋梁與紐帶,應當密切地與職工群眾生活在一起,熟悉職工群眾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要求和意見,關心并滿足群眾的要求,這才能真正發揮其橋梁與紐帶的作用。
工會必須獨立自主開展工作,這是馬克思主義工會運動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的工會運動是一種勞動群眾自我解放的運動,這一運動所注重的是勞動群眾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注重勞動者的首創精神。在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工會運動的目的,是要在代表維護勞動者利益的基礎上,使勞動者發揮社會主義事業的創造者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黨對于工會的領導的意義也在于要通過工會支持勞動者群眾實現當家作主的目標。因而,在工會和黨的關系上,不僅要堅持黨對于工會的領導,而且也要堅持工會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和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如果工會沒有自主的獨立的工作,便失去了存在的社會意義。
工會獨立自主開展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組織獨立、活動獨立和財務獨立。其中組織獨立是指工會在組織上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而不是其他組織的附屬物。工會有自己的組織機構、組織領導和組織系統,工會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活動獨立是指工會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要求,要由工會自主決定。而這種活動的決定必須要通過工會的組織程序,以廣大會員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為出發點。財務獨立是指工會在經費的收繳、使用、管理等方面。由工會組織通過內部的規定和程序來自行處理,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這個方面,組織獨立是基礎,活動獨立是中心,財務獨立是保證。這些都是我國的法律所認定了的,本法對此有著明確的規定。
因此,工會在處理與黨的關系的時候,必須堅持接受黨的領導與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相統一的原則。不能強調一方而忽視了另一方。所謂統一起來,就是統一在工會工作的全部過程和一切方面。也就是說,工會的一切工作都是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做的;而一切工作都是由工會以自己的方式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的,這兩方面實際上都是在同一過程中實現的。
第三,工會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所依據的章程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
中國工會章程是中國工會及其會員的行為規范,是中國工會與其會員的權利義務的載體。職工參加或者組建工會組織,首先必須完全接受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章程制定權和修改權均在工會會員全國代表大會,任何其他各級工會組織,包括中華全國總工會都無權制定或者修改中國工會章程。中國工會章程的依據是憲法和法律,其內容不得與憲法和有關法律相抵觸。
工會作為合法的群眾組織,其合法權益受國家保護,任何個人或者組織不得侵犯工會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一)
1988-04-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1993)
1993-02-2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批準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的建議的決定
1993-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14年修訂)
2014-02-20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1-23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6-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復函
2010-04-07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
2009-11-25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關于做好除雪破冰保障道路通行工作的公告
2008-02-02國務院關于加強測繪工作的意見
2007-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07-2008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07-05-0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2007-03-1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兩用品及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條例》的決定
2007-01-26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保護機場凈空的規定
198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