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草原保護和管理,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州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州行政區域內從事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
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草原的保護、建設和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推行草長制,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實行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保障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所需經費。
第五條 州、縣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監督管理工作。
州、縣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牧、水利、民政、文體旅游廣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安、教育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需要可以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具體監督檢查工作。
第七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支持農牧民進行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
第八條 草原建設和利用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投資誰受益、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依法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第九條 州、縣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據上一級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經批準的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確需調整或者修改時,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十條 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建設草資源、水、土壤、氣象和牲畜等草原生態平衡大數據系統,實施草原基本狀況動態監測,提高草原生態保護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州、縣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草原資源調查,建立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和草原建設信息共享平臺,實行數字化、信息化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草原,不得未經批準擅自改變或者調整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不得以任何手段非法使用草原。
第十二條 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方式進行。
草原承包經營權出讓方應當對受讓方使用流轉草原的情況進行監督。受讓方破壞草原植被或者嚴重超載放牧,造成草原等級下降的,草原承包經營權出讓方有權要求受讓方停止侵害,也可以要求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
第十三條 草原所有權、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前,當事人應當維持草原利用現狀,不得在有爭議的地區進行下列活動:
(一)遷入居民;
(二)新建房屋、圍欄、棚圈、道路等生產生活設施以及其他建筑物;
(三)破壞原有的生產生活設施;
(四)其他改變草原利用現狀的活動。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草原實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加強草畜平衡監督管理,明確草畜平衡責任,防止超載過牧。
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年抽查本行政區域內草畜平衡情況,每五年核定一次草原載畜量。
第十五條 州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省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天然草場載畜量,與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簽定天然草場草畜平衡責任書。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與鄉(鎮)人民政府簽定草畜平衡目標任務書。
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草原承包經營者簽訂草畜平衡責任書。
第十六條 天然草原利用率應當控制在年產草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下,坡度超過二十五度的天然草原和發生水土流失的草原和退化草原,利用率應當控制在年產草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十七條 禁止在草原上實施下列行為:
(一)非法開墾草原,擅自進行非草原建設或者改變草原用途;
(二)毀壞圍欄、人畜飲水等草原建設基本設施;
(三)向草原排放工業、醫療等有毒有害污水,傾倒工程廢料、生活垃圾等廢物,堆放、棄置固體廢物;
(四)使用劇毒、高殘留以及可能導致二次中毒的農藥和化肥;
(五)在草原上亂扔煙蒂、紙屑、果皮、塑料袋等廢棄物或者傾倒各類生產生活垃圾;
(六)未經批準,駕駛非搶險救災和牧民搬遷的機動車車輛在草原上行駛;
(七)其他破壞草原的行為。
第十八條 禁止采集、收購、出售草原上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未取得采集證、收購證,禁止在草原上采挖、收購國家二級保護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禁止在草原上砍灌木、鏟草皮、采挖黑土。
第十九條 禁止在草原上非法獵取、捕殺、買賣和運輸鷹、雕、貓頭鷹、百靈鳥、狐貍、狼、豹等草原鼠蟲害天敵和草原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退化、沙化、鹽堿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的草原按照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劃定為禁牧、休牧區,確定禁牧、休牧期限并予以公布。
對未列入專項治理的零星退化、沙化草地,可以采取提供草種和技術指導等方式,鼓勵草原承包經營者自行治理。
在草原專項治理時,應當采用耐牧、不易退化的多年生草種,并運用科學種植方法混播,不適宜種草的,應當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進行治理。
第二十一條 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大草原鼠蟲害、毒害草監測與防控資金投入,推廣高效、無毒、低殘留藥劑等有利于草原生態保護的草原鼠蟲害和毒害草防控技術。
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草原預測預報站點,監測草原鼠蟲害和毒害草生長動態,及時發布草原鼠蟲害和毒害草信息。
第二十二條 因建設使用國家所有草原的,應當依法辦理審核審批手續,繳納草原植被恢復費,并向草原承包經營者給予補償。
草原植被恢復費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收取,并按照規定用于恢復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復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因修路、修筑地上地下工程、勘探、鉆井、旅游等需要臨時占用草原的單位,應當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報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并按照規定的時間、區域和作業方式施工。
第二十四條 臨時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占用期滿,用地單位應當到原審核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臨時占用草原的,不得在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構筑物。占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并及時退還。
第二十五條 組織舉辦民族運動會、物資交流會、宗教法會等活動臨時占用草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并采取草原植被保護措施,集中收集處理廢棄物,防止污染草原生態環境。
第二十六條 在草原上開展經營性旅游活動,應當符合有關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辦理有關手續,并在規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區域內活動,不得破壞草原植被和造成環境污染。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草原防火宣傳教育,建立防火責任制和毗鄰地區草原火災聯防制度,加強草原火災監測,落實草原管護員防火巡查責任,制定并組織演練草原防火撲火預案。嚴格執行野外用火規定,嚴防草原火災。
發生火災后,當地政府及草原防火主管部門應當迅速組織力量撲滅,并查明原因,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罰:
(一)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草原的;
(二)未經批準或者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非法使用草原的;
(三)非法開墾草原的;
(四)在荒漠、半荒漠和嚴重退化、沙化、鹽堿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態脆弱區的草原上采挖植物或者從事破壞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動的;
(五)未經批準或者未按規定的時間、區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進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動的;
(六)臨時占用草原,占用期屆滿,用地單位不予恢復草原植被的;
(七)未經批準擅自改變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的。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由草原、生態環境、住房建設、市場監管、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30條第31條的決定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已修定]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5-03-11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1996)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城鎮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07-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
2010-01-19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2009-01-0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
2008-10-17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2008-08-03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8-07-22國務院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0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