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機動車的保有量逐年大幅度上升,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延伸,道路交通事故的絕對量也呈上升趨勢,而且事故造成的財產和人身損害賠償標的額日趨增大,因而如何正確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是涉及機動車交易秩序、公民、法人財產和人身權利保護和法律救濟、以及社會安定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問題。隨著新《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的正式施行,有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一些熱點問題,也迫使我們司法機關和法律工作者更新觀念。
本人通過對某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進行研究,在有關訴訟主體、責任主體和法律適用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簡要案情:
1999年4月11日早7時30分,張某所有的依維柯客車與豫L-00124號東風牌大貨車,在駐馬店至新蔡公路53km+550m處相撞,貨車司機逃逸,依維柯駕駛員王某當場死亡,售票員和二乘客被撞成重傷。平輿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于1999年5月3日做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大貨車的司機負此事故的全部責任。
經查,豫L-00124號東風牌大貨車原系武漢鐵路分局漯河電務段所有。1996年3月11日電務段以15500元的價格,賣給了漯河市源匯區翟莊鄉龍堂村村民李某,未辦理過戶手續。1997年10月,李某與郾城縣起重公司之間發生糾紛,形成訴訟,郾城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該車采取了財產保全措施,予以扣押。后李某以該車抵償給郾城縣起重公司,但是也未辦理過戶手續。1998年初郾城縣起重公司又將該車賣給了該公司副經理張某某,仍未辦理過戶手續。
因電務段于1996年3月將豫L-00124號大貨車賣給他人,但至今未辦理過戶手續,故受害方起訴電務段,要求賠償各種損失和醫療費189889.60元。
訴訟中,被告電務段向法院提出追加被告的申請,以肇事車已經多次轉賣給他人為由,要求追加買主李某、郾城縣起重公司、張某某為本案共同被告,并提交了答辯意見。
二、由此引發的思考
1、關于訴訟主體和責任主體:
根據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7年制定的《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條第一款規定,“交易車輛尚未辦理過戶手續發生交通事故的,應以原車輛所有人和購買人為共同被告。”該規定明確了購買人為共同被告,但是沒有明確在機動車多次轉讓后是否將所有前后手買主都列為共同被告。司法實踐中,一般只列最后一手買主為共同被告。
結合本案,本人認為,第二手買主起重公司受讓豫L-00124號東風大貨車后,在未按照工商部門規定辦理過戶手續方面,和該車原所有人電務段、第一手買主李某的過錯是相同的。如果車輛原所有人和第一手買主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那么第二手買主也應當作為共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2、關于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
根據民法原理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實施了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幾個要件缺一不可。本人認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也應當貫徹這個原則。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七條第二款也明確規定規定:“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的,應當負交通事故的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這一規定重申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結合本案來看,本人認為:
【1】在機動車交易中,除最后買主外,原車主、第一手買主、第二手買主等均沒有交通違章的過錯。
他們的過錯,都是違反工商管理部門關于機動車交易的有關規定,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但是,這種過錯并非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過錯,即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過錯。就是說交通事故并非由于沒有過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肇事司機違章駕駛造成的。
【2】原車主、第一手買主、第二手買主均沒有交通違章行為。
買賣機動車未辦理過戶手續,違反了國家工商局關于買賣車輛應當辦理過戶手續的規定。但是,這種違規行為并不等于《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違章行為”。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規章的行為”,“簡稱違章行為”。
因此,賣車未過戶的行為并非該《辦法》所指的“違章行為”。
【3】賣車未過戶的行為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
買賣機動車未辦理過戶手續,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必然的聯系。肇事大貨車原車主、第一、第二手的買主沒有交通違章行為,當然就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因此,不具備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一要件。
因為未過戶的行為不屬于行政法規規定的交通違章行為,且不具備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和民法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因此,本人認為在機動車交易中,未辦理過戶手續,不應成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事實根據。
3、關于機動車所有人概念的理解和機動車所有人承擔責任的條件:
國務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這一規定中“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不是并列關系,而是或然關系、選擇關系。因此,本人認為,本條的立法本意應當是:
〈1〉如果機動車的所有人和使用人(指支配機動車的人,并非一定是駕駛員)不是同一人(自然人或者法人、非法人團體),則由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所有人和使用人是同一人,則由所有人(也即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
〈2〉這里的機動車所有人,并未指明是名義上的所有人,還是實際所有人。
本人理解應當為實際所有人。因為機動車出賣或者轉讓后,交易已經完成,機動車已經交付,對機動車的所有權權能(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已經全部轉移,不同于出借或出租(只轉移除處分權以外的其他權能)。從民法理論上講,所有權實際已經完全轉移。
同時,我國法律雖然規定不動產轉移所有權應當履行過戶、登記手續,但是,機動車并非屬于不動產,而是動產。對于機動車交易和轉讓應當辦理過戶手續的規定,既非法律規定,也非行政法規的規定,而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文件規定(也不是規章)。因此,機動車交易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不應視為違法和無效。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更從法律上對物權(所有權和與所有權有關的權利)和債權(合同上的權利)的關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條規定,機動車交易未過戶發生交通事故的,原車主和買主為共同被告,實際上是把買主(不論其為第幾手)視為了機動車的所有人。
因此,《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關于機動車所有人的規定,應當為實際所有人。
4、關于借用、租用和買賣的比較: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條、第12條規定:機動車的借用人和承租人借用或者租用期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應當以借用人和承租人為被告。(第13條規定,“如果出租人或者出借人有過錯,應將出租人和出借人列為共同被告。”)。而在機動車交易、買賣后,出賣機動車的原車主卻要承擔連帶責任,存在矛盾,也有失公平。
5、關于權利和義務一致的民法基本原則:
權利與義務相一致是《民法通則》的基本的和核心原則之一。根據這一原則,我們理解,機動車的所有人在機動車出賣、轉讓之后,不應當對機動車出讓后其他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行為和后果負責。
原車主轉讓機動車后,其對該車的占有(控制)、使用、收益的權利均轉移給新車主。新車主取得了對該車的占有(控制)、使用、收益的權利。而原車主對該車則喪失了占有(控制)、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無權利,也就無義務。如果要求原車主對該車所有權喪失以后其他所有人的行為后果承擔責任,顯然違反了我國《民法通則》關于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基本原則。
同理,要求除最后買主以前的前手買主對機動車再次轉讓之前的行為承擔責任,均有違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基本原則。
6、關于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中對追加原機動車所有人和交易中的前幾手買主為被告的性質: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機動車買賣沒有辦理過戶手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以原車輛所有人、買主為共同被告。
本人理解該規定只是屬于訴訟程序性質的規定,是對確定訴訟主體的規定,而不是確定實體責任的依據。它解決的是訴訟主體問題,而非解決責任主體的問題。
該規定目的是為了便于依法查明事實,并不是對民事賠償實體責任的規定,更不是對國務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七條關于過錯責任原則(違章即意味著主觀上必須有過錯。實際上,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為過錯責任原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為有條件的嚴格責任原則。)的修改或者變更。因此,不能據此認為原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對最后買主發生的交通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一直是把省院的上述規定既作為訴訟主體的依據,也作為確定實體責任的依據。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
三、結語
在本人寫作本文的過程中,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有關民事審判的指導性意見中,對機動車交易未辦理過戶手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明確規定原車主和第一買主不是被告,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應當說省法院的這一規定,是本文最好的結語。它除了體現以上法律精神外,還對新《合同法》生效后民事損害賠償案件中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問題做出了及時和合乎理性的反映。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之一中明確規定,不論案件發生在合同法生效前后,正在審理中的案件,認定合同效力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因此,機動車交易未辦理過戶手續,只要交易行為本身合法,即使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轉讓合同本身的效力應當得到尊重,交易的合法性應當受到尊重。因此,省法院規定原車主和第一手買主不應承擔已經合法轉讓但是未辦理過戶手續的機動車在轉讓后所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轉讓的規定是具有堅實的法律基礎的。
(2001年4月27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以翔去世,誰該為此擔責呢?
2019-11-29合同成立未生效背后的法律責任
2020-02-19治安管理處罰法還能吊銷許可證?
2020-02-19勞動仲裁的經濟補償金是如何計算的
2020-03-02小孩的撫養權能寫進婚內協議嗎?
2020-03-23著作財產權的種類
2020-03-31延期交房有哪些賠償責任
2020-04-13商家虛假宣家電價格,請問會得到怎么樣的處罰?
2020-04-14戀愛期間共同購房,分手房子怎么分?
2020-04-14未經允許提供下載?后果可不輕
2020-04-21貸款詐騙罪的客觀事實
2020-04-23逃匯罪是如何認定的
2020-04-23房屋繼承有糾紛,妥善處理是關鍵
2020-04-26民間借貸違約金過高能不能起訴
2020-04-27離婚夫妻共同債務如何承擔?
2020-04-28離婚訴訟夫妻債務如何分割?
2020-04-28子女撫養費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04-28遇到離婚財產分割和撫養權糾紛怎么辦?
2020-04-28最新子女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04-29著作權侵權如何構成
2020-04-29離婚離婚官司中孩子撫養權怎么判決?
2020-04-30乘坐客車行李丟失,可以索賠嗎?
2020-05-06解除勞動合同后,企業應支付補償金
2020-04-30現有房屋按揭貸款流程是什么
2020-05-01離婚時確定子女撫養權有哪些具體辦法?
2020-05-03離婚以后怎么樣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3變更子女撫養關系的原則都有哪些?
2020-05-04上海動遷房政策解讀看過來!
2020-05-04夫妻離婚損害賠償過期不支持怎么處理?
2020-05-05對方婚外情離婚協議書應該怎么寫?
2020-05-05破壞公共設施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05-06僅有借條,沒有付款憑證,法庭不予認可存在借貸關系
2020-05-06售房者隱瞞房屋已出售,買主如何維權
2020-05-07提前離職能否拿年終獎
2020-05-08離婚前房產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05-10夫妻離婚財產糾紛法院怎么樣收費?
2020-05-10在房產證上加減名字流程應該怎么走?
2020-05-10夫妻離婚有二個孩子撫養權通常怎么判決?
2020-05-10夫妻離婚以后,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0-05-11我國拆遷糾紛方面的處理方式包括哪些?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