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條 【調解仲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爭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處理。
[條文注釋]
根據本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處理。
為了公正、及時地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按照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對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完善。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按照協商——調解——仲裁——特定小額案件和勞動標準案件一裁終局,其他案件提起訴訟的基本程序處理。其中,協商和調解是在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原則下選擇進行的,當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而仲裁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
具體來說,發生勞動爭議包括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后,一方當事人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處理:(1)通過協商解決爭議。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達成和解協議。(2)通過調解解決爭議。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調解組織包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并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后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3)通過仲裁解決爭議。當事人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4)通過訴訟解決爭議。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對勞動爭議進行審理,幫助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消除勞動爭議。
[參見]
《勞動合同法》第2、77條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設立中國農業銀行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葡萄牙文本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一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成員繼續履行職責的決定
2002-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
2014-01-17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關于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