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條 【過渡安置中社會秩序的維護】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次生災害、飲用水水質、食品衛生、疫情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環境衛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劑、清洗劑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避免對土壤、水資源、環境等造成污染。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加強治安管理,及時懲處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受災群眾應當在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下,建立治安、消防聯隊,開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條文注釋
本條是關于過渡性安置中維護社會秩序的規定。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公共衛生和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秩序主要應當是政府的責任,但是災區的社會秩序維護有其特殊性,即政府職能也處在遭到破壞后的恢復過程中。因此,災區社會秩序的維護應當強調群眾參與。根據條例的規定,災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次生災害、飲用水水質、食品安全、疫情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環境衛生整治。同時,對于使用的消毒劑、清洗劑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避免對土壤、水資源、環境造成污染。過渡性安置地點的公安機關,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及時懲處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與政府責任相對應的是災區群眾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責任。受災群眾應當在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下,建立治安、消防聯防隊,開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這一規定體現了政府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統一。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承擔社會秩序責任的政府都是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也就是說,對于過渡性安置期間的社會秩序管理實行的是屬地管理原則,人民群眾被過渡性安置在什么地方,就應當由該地方的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承擔社會秩序管理責任,包括組織群眾進行自防、自救。明確這一點,有利于確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避免因為受災地區比較大,涉及的地方政府較多,而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但是無論災害發生在哪,只要是收留了安置群眾的地方政府,就要負責社會秩序維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建設部公告第530號--關于發布行業產品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的公告
2006-12-1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老干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的決議
1980-09-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修訂)
2015-06-14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
2012-07-12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管理規定
2012-07-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