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條 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人,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人;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釋義】本條是對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禁止行為的規定。
為了如實地、客觀地和公正地反映公司、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內容,公司、企業必須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可靠。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不僅是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而且也是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然而,一些公司、企業為了小團體利益,在會計數據上做文章,有的以虛假的經濟業務資料進行核算,有的通過改變會計處理方法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等手段,假帳真算,真帳假算,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帳實不符,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偷逃稅收和粉飾業績等非法目的,這些都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必須依法予以制止和糾正。為此本條明確規定,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我們知道,決定公司、企業財務狀況的主要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三大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共同組成的反映公司、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就是資產負債表。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保證會計指標的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和會計處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不得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不得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里的“隨意”,是指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任憑自己的意思,改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的行為;所謂“虛列”,是指本來并不存在但卻憑空假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余額的行為;所謂“多列”,是指雖然存在一定余額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卻又不實地篡改會計數據,增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余額的行為;所謂“不列”,則是隱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余額的行為;至于“少列”,與多列行為類似,是指通過篡改會計數據來達到減少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余額的行為。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必然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導致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因此是本法所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收入是公司、企業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由于公司、企業的收入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個單位的經營業績和負責人的領導政績,而且收入與納稅又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一些公司、企業及其負責人為了謀取私利或小團體利益,或為撈取個人的政治資本,在收入這一會計要素上大做文章,虛列或者隱瞞收入,以達到粉飾業績、政績或偷逃稅款的非法目的,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而且,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確認一項營業收入實現與否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標準:一是伴隨營業收入而來的新增資產已經取得;二是營業收入可以計量;三是產生營業收入的交易已經完成,公司、企業享有了支配和使用其營業收入的權利。只有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才可稱為已實現營業收入。正確合理地確認公司、企業收入的實現,直接關系到當期的損益,如果出于各種非法動機人為地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進行不實的收入核算,同樣會造成會計信息的虛假和失真,就不能滿足有關各方了解公司、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因此也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依法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這一項與前面第一項的行為類似,只不過隨意改變和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的會計要素對象是費用、成本。費用是公司、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成本是對象化了的費用。費用和成本與收入、利潤一起反映了公司、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以及這種活動及其結果對掌握、控制這些資產所有權產生的影響。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公司、企業應當按實際發生額核算費用和成本,正確、及時地將已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的成本作為營業成本,連同期間費用,結轉當期損益。通常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主要有三種:一是聯系因果關系確認費用、成本;二是系統和合理地分配費用、成本;三是耗費發生時立即確認費用、成本。公司、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特點、生產經營組織類型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自行確定成本計算方法。但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由于費用、成本的確定標準和計量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聯到各個方面的經濟利益,因此,公司、企業不能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更不能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否則就構成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依法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利潤是公司、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由于利潤的計算和分配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直接關系到國家、公司、企業、職工及所有者等各方利益,因此,公司、企業的利潤計算、分配方法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財政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來進行。公司、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后,依法繳納所得稅,稅后利潤一般應按以下順序進行分配:彌補公司、企業以前年度虧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公益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如果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就可能損害到國家、職工及所有者等的合法權益,因此,這種行為是法律所嚴加禁止的。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本條規定中的前四項是通過列舉的方式將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禁止的主要行為加以明確,然而社會經濟生活總是復雜多樣的,出于各種動機和目的,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也是千變萬化的,其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單純依靠列舉的方式加以禁止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才有這一概括性規定,也就是說除上述所列舉行為外的其他行為,只要行為本身違反了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依法都應予以禁止,所以這一規定既能有效地防范違法行為的發生,又使懲處各種違法行為做到了有法可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年修正)
2017-06-27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11-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協定》的決定
1996-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3-03-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1993-10-31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地圖管理條例
2015-11-26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