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條 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經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釋義】
本條是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 “三同時”制度的規定。
所謂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我國是最早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中國家之一。1979年的環境保護法(試行),首次將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法律制度確定下來。2002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環境影響評價法。
按照本條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包括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都應當對有關的建設項目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不是一般的預測評價,它要求可能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必須事先通過調查、預測和評價,對項目的選址、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應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提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審查批準后,才能進行開發建設。由此可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一項決定建設項目能否進行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制度。
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的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在江河、湖泊設置排污口,會影響沿岸城市的生活、生產用水安全,影響水生生物和漁業生產,影響堤防和通航安全,因此,加強對江河、湖泊排污口設置的審查和管理是必要的。水法第三十四條也規定,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批。為了與水法的有關規定相銜接,本條規定:建設單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擴建排污口的,應當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涉及通航、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交通、漁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經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結合起來,成為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保護原則的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國環境保護法律對此都作了規定。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是指一切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自然開發項目,以及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的工程建設,其中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根據本條規定,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經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驗收工作由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國務院于1998年11月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規定,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后,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建設項目,其相應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分期驗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驗收;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該建設項目方可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這一規定表明,水污染防治設施的驗收是主體工程總體驗收的組成部分,水污染防治設施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依據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直至驗收合格,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10.27)
2004-10-27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訂)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
2013-08-2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