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準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準、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后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準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釋義】本條是關于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審批和監督管理職責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是指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以及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工作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所賦予的職權,認真履行職責,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對違反法律規定,不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依照本條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1.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準或者驗收通過的。這里講的“法定安全生產條件”,是指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這里講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既包括本法規定的礦山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礦山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使用前其安全設施的驗收等事項,也包括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審批、驗收的事項。
2.發現未依法取得批準、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后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按照本法規定,對未依法取得批準或者驗收合格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負責行政審批的部門發現或者接到舉報后應當根據情況予以取締,或者依法給予其他處理。如果負責行政審批的部門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舉報后不依法進行處理的,屬于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應依照本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3.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準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按照本法規定,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負責行政審批的部門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撤銷原批準。負責審批的部門不依法履行法律所規定的這一職責的,依照本條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二、對有本條所列上述三種違法行為之一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1.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法給隸屬于它的犯有較輕違法行為人員的一種制裁性處理。按照《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的規定,對于公務員有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等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6種。按照本條規定,對于不夠刑事處罰的,根據情節,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分別由任免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決定。降級、撤職的處分應當由直屬上級機關決定,報任命機關批準后執行。
2.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里講的構成犯罪,主要是指構成《刑法》第397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犯罪和濫用職權犯罪。構成犯罪的前提條件是造成嚴重后果。“造成嚴重后果”,是指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濫用職權,是指行使了不該自己行使的職權,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擅自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在行使職權時,以權謀私,假公濟私,不正確地履行職責,或者隨心所欲地做出處理決定等等。本條規定的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準或者驗收通過的行為,就是一種濫用職權的行為。如果因此而造成嚴重后果,則構成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行為。本條規定的發現未依法取得批準、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后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準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行為,就是玩忽職守的行為,即不履行法律規定的職責。如果因此而造成嚴重后果,則構成玩忽職守的犯罪。依照《刑法》第397條的規定,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犯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主要是指造成的經濟損失數額特別巨大;造成人員死亡或者多人重傷的特別嚴重后果的;造成特別嚴重政治影響的等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08-04-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9年)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年第五次修訂)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失效]
1975-01-1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2014修訂)
2014-07-29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31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4)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取消76項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的決定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
2013-08-08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